海桐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桐柏山有四宝山水茶禅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山东哪家医院好 http://www.xxzywj.com/m/

桐柏山有四宝:他们分别是山、水、茶、禅。

为什么是这四件宝?因为桐柏,山奇、水甜、茶香、禅善。

桐柏山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

山奇:阳春三月,结伴来到桐柏山,远远望去,这里森林茂密,郁郁葱葱。从山脚到山顶,沿盘山公路,步行而上,直达太白顶。太白顶,位于桐柏县城西十五公里的国营陈庄林场境内,是桐柏山主峰,海拔米,山势峻峭,景色奇秀,雄伟壮观,远近闻名。登顶远眺,北视中原,南阅楚天,万山俱下,极目千里。这里自然景观奇绝,人文景观荟萃,分为淮源、桃花洞、太白顶、水帘洞四大各具特色的区域。有豫南第一高峰海拔米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享誉海内外的佛教禅宗白云系祖庭云台禅寺,誉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水帘洞,河南四大名寺之一的水帘寺。桐柏山集雄、奇、险、幽、秀于一身,兼具南疆北国之神韵,被有关专家评价为"比华山之险,与*山竞秀"。这让我想起了唐朝“诗豪”刘禹锡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经典名言。进入桐柏山北麓的峡谷,那巍峨的群山,静谧的湖水,显示出一种幽深而古朴的气息。这里曾被探淮求源的古人称作“淮源谷”,又叫“盘古谷”。相传盘古开天地时曾栖居于此,“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这是三国时吴人徐整所著的《五运历年记》中的一段话,说是盘古开天地后死去,他的血化成了淮水。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保存得最原始、最古老的创世神话之一盘古开天地就诞生在桐柏山。传说中的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年后才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他便张开巨大的手掌向黑暗劈去,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千万年的混沌黑暗被搅动了,其中一团气体慢慢上升并渐渐散开,变成蓝色的天空,那些厚重混沌的东西慢慢地下降,变成了脚下的土地。盘古站在这天地之间非常高兴。盘古很怕天地再合拢起来还变成以前的样子,他就用手撑着青天,双脚踏着大地,让自己的身体每天长高一丈。随着他的身体增长,天每天增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的身体长得有九万里那么长了。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终于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可是盘古也累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呼出的气变成了四季飘动的云;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的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今天,站在水帘洞向西看去,有一列酷似人形躺卧的山脉,那就是天下第一人祖大神盘古,人称盘古山。

站在桐柏山太白顶上,极目北望,那朦胧雨雾中的重峦叠嶂,与东侧漂浮在万丈深渊之上的云海,仿佛让人联想到那混沌一体的天地,原来就是这样渐渐分离的。天极高而有日月星辰,地极厚而成高山峻岭。山有了神仙也就有了灵气。桐柏的大河金矿成了传说中盘古的“金库”,一片浑圆形状,由红色的岩石组成的山冈传说是盘古的血染而成;历史传承至今的许多桐柏民俗,经过整理成了盘古神话的延续;长着两只龙角的盘古塑像,成了桐柏的图腾,被重新塑造,安放在盘古谷的洞穴中;层峦叠翠的山峰,起伏而古拙的曲线描绘着酷似盘古平卧的形体,民间流传的风俗和神话,成了至今活在人们口头上的盘古。

当你跨上进入桐柏县城的淮河大桥时,就能看到两侧护栏用浮雕做成的盘古神话的图文,竟然被演绎的颇有几分现代味道,名曰《盘古造酒醉天下》,上刻文字:“盘古爷开天辟地,天下只有他夫妻二人,十分寂寞。他们偶然发现了酒,于是盘古爷来到了天庭,见到五百童男童女,诉说人间有美食。童男童女穿上登云衣,脚踏登云鞋来到凡间,吃了盘古爷造的酒,飘飘然晕了起来,浑身发热。盘古爷让他们去湖中洗澡,而趁机把登云衣登云鞋藏了起来,童男童女没了登云衣登云鞋只好留在人间,男女婚配,繁衍后代,大地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也就有了今天的桐柏人。

水甜:桐柏山的山雄奇秀丽,千姿百态,桐柏山的水更是涓涓细流,晶莹剔透,清澈透明。要说山奇是因为,盘古的头部就是今天的田王寨,额部、鼻骨、眼部、脸庞、下巴、咽喉、头部酷似庙中塑像;头发飘飘洒洒十几里,腹部在此往西,腰部正在水帘洞的水帘之上,腿部一直向西,脚尖在太白顶附近,正像一尊活佛平躺在桐柏山上,下边是淮河发源的牌坊洞。也就是在太白顶主峰西北海拔米楚的牌坊洞下。难怪三国吴人徐整笔下有“血为淮渎”之句,原来发源于桐柏山的淮水和水帘洞瀑布,都是从盘古的身躯之下流出的。在这里,不仅水位高,而且距离东海最远。其下山溪支流,飞出山崖,涵盖桐柏山的北麓,渐渐汇成干流。民国时期的江淮水利测量局主任沈秉璜,对此还做过科学的阐述:“夫所谓水源者,乃在发始之点,几何学聚点成线,平面立体所从出。”以桐柏山太白顶正峰作为水文学上测量河流长度的一个起始点,而聚点成线到面,在桐柏山的峡谷之内,更能真实的让人感受到桐柏山的境界。

桐柏山龙潭河水库

今天,在桐柏山的北侧,从西向东,从山脚到山顶,从淮河的源头太白顶主峰西北部海拔米处的牌坊洞到淮源庙门前的淮河第一桥,这里都是人们探求淮水之源的地方。它有大小名峰数百座,丛林密布之中,有山泉溪流58条,瀑布挂岩,飞流直下,可谓景象万千。

山好水也甜。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日上午,带着好奇心,来到了桐柏山北麓的山脚下取水人最多的一处泉眼,据了解,每天至少从这一泉眼处取走桶泉水。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数十年如一日来带泉水?为什么人们都说桐柏山泉水好喝?到底好在哪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相关人士。

首先淮水之源多数潜流桐柏山中,多是山泉水。山泉水本来就是泡茶的首选用水。其次,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52.9%,且无污染,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是华中地区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不论是山上的泉眼还是山间的溪流,在郁郁葱葱的古松和翠柏的掩盖下,终年不断地从山顶流到山脚,从峡谷流向淮河。由于人们常年引用山泉水,发现这里的山泉水不仅水质纯净,晶莹剔透,而且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饮用这里的泉水,回味甘甜,口中甘甜生津。从20年前都有不少人到桐柏山北麓,山脚下的泉眼里取水泡茶,到现在几乎整个县城里的居民都会到这里取山泉水饮用。

茶香:好山好水出好茶,桐柏茶叶致富千万家。桐柏种茶兴于唐,盛于宋。《桐柏县志》载:唐代,桐柏属光州道,为国内著名茶区……宋代,为全国十三大茶厂之一,所产茶叶上供朝廷。《桐柏山志》载:明代,太白峰产大叶茶,至今仍有存活。

这是因为,桐柏县属亚热带季风大陆性温湿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一月平均气温2°C,7月平均气温28°C,年平均降水量毫米,无霜期天,年日照时数平均小时。

桐柏玉叶

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森林覆盖率52.9%;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山野查、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全县种茶面积达5万亩以上。同时,我县从省农科院、省农大聘请专家当顾问,投入万元建立起河南省唯一的茶树良种繁育场,先后培育出了“太白银毫”、“桐柏毛尖”、“清淮绿梭”等5种省部级获奖名茶,其中“淮源剑毫”获昆明世博会“铜奖”,“清淮绿梭”获河南省十大名茶奖。这些品牌使桐柏茶叶香远益清,供不应求。目前该县平均每年茶叶交易量在吨以上,交易额达1亿元,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国,被命名为河南省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县。

“清淮绿梭”茶属绿茶类,是桐柏县经作站茶叶技术人员根据绿茶的制作原理和名茶色、香、味、形俱佳并有自身特色的质量要求,通过反复操作和对比总结研制而成的。

“清淮绿梭”茶是采用当地群体茶树品种的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鲜叶作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整形,烘焙制作而成。在操作上,杀青锅温在~℃,投叶0.4千克。翻炒至杀青适度;揉捻在℃左右的锅内揉抖成条;整形是在70~80℃锅内进行,采用抓、挤、甩等动作运用的巧妙结合,塑造成“梭”形,炒至七至八成干出锅,分两次烘焙足干。

清淮绿梭以梭状扁形为外形特点,品质特征:条索紧秀,形状如梭、色泽翠绿,光润匀齐,汤色清澈,香气纯正,滋味醇厚,叶底嫩绿匀净。制作上由于采用了“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炒烘结合,变温整形干燥”的独特工艺,使该茶兼具玉叶、毛尖两类茶的优点,明显存在着颜色翠、香气浓、滋味醇、汤色亮的独到品质风韵。

清淮绿梭茶创制以来,曾先后在河南省名茶复评会上获二等奖、一等奖;99年又获“99昆明世博会”河南展品预赛金奖;年被评为南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被评为河南省“十大名茶”,名列第二位。

桐柏玉叶是桐柏的又一宝。桐柏玉叶茶产于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茶园群山环抱、温差大、树木和野花常年多见,小气候特别的老茶区——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东侧的金台观、水濂洞、桃花洞一带,是桐柏茶种场研制的新名茶。

外形扁平光滑,芽毫隐藏,色泽绿翠油润,汤色杏绿清澈,滋味鲜、醇厚、香高持久,叶底嫩绿明亮。有防感冒,助消化,补肝肾,益精血,聪耳目,抗衰老,防辐射,生津止渴等作用,深受国内外饮茶者的好评,有不亚于“西湖龙井”之美称。一九八六年被评为河南省优质名茶。

桐柏山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桐柏山茶特有的品质和风味。桐柏县茶叶生产基地占有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所产茶叶品质优良茗品辈出,历来被有识之士赞为佳品。1年,陈丙环教授陪同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相亚*先生前来桐柏品尝了“桐柏玉叶”,赞誉道:“该茶属高香型,名茶中的典型”。对桐柏茶尤加珍视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桐柏毛尖: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原副会长、全国著名茶叶专家于杰赞赏道:桐柏毛尖茶条紧结有锋苗,圆紧光直,色泽翠绿或润绿,汤色浅绿明亮、鲜活,喝起来清香扑鼻,味浓醇鲜,具有延年之功效,可谓是全国名茶中的珍品。具不完全统计,桐柏县岁以上的老人有近10人,年龄最长者是华金立,今年已经岁,他的爱人98岁。我认为,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具体来说,桐柏毛尖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桐柏绿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

说了绿茶再说红茶,桐柏有机红茶:桐柏红茶。“桐柏红”是淮河之源桐柏县开发的有机红茶品牌。“桐柏红”依托野生优质茶园的夏秋茶鲜叶资源,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汤色红艳明亮,香气蜜韵纯正,滋味醇厚甜润,在外观和口感等方面可与国内外知名红茶相媲美,是我国的红茶新秀,也是桐柏的骄傲。

桐柏红茶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亲自为桐柏红茶定名为“桐柏红”,副省长刘满仓和南阳市主要领导多次到桐柏县调研并指导生产,对桐柏红茶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红茶属于发酵茶类,具有杀菌消炎、解*利尿、提神消疲、健胃养胃、降压降糖等独特的保健功效。红茶消费是国际茶叶消费的主流,目前占全世界茶叶出口的80%以上,它代表着雍容、高贵、典雅和舒适,同时也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化。而有机茶是一种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的茶叶,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据有关文献记载,“阁楼三层读书论世,泉飞九壑听瀑烹茗”就是宋代一位名士特地为桐柏山茶而写就的一副对联。茶神陆羽也曾在《茶经》上对古义阳郡(桐柏山东部)茶的品质做了详细评价,民间曾有诗流传:“借问陆君何处去?品茗只向太白峰”、“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见客先上茶,这是桐柏人的礼俗。不倒茶,主人会觉得自己怠慢了客人,不饮茶,客人会以为自己不受欢迎,言语不畅。一杯香茗捧上,氤氤氲氲中散发着缕缕情谊,宾客之间的交谈才气氛融洽,不知不觉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茶是天地间的灵性植物,生于名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为伴,以明月、清风、云雾为侣,以天地之精华而造福于人类。桐柏山,是千里淮河之源,南北气候过渡带,这里土壤肥沃、山峰层叠、树木苍翠、云雾缭绕,特别适宜茶树的生长,为发展茶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独一无二的地理气候,为茶树生长以及氨基酸、茶多酚、芳香物质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积累,形成了茶叶独有的浓厚甘爽的滋味。每一款好茶的出品都是和与天性,和与自然,天时地利人和的精品,桐柏山,一方神奇的土地,孕育着这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任由世事纵横万千,依旧守望滋养着这一片土地,为缔造“中原茶乡”提供温床,成为“中原茶乡”的摇篮。

近年来,桐柏县委、县*府把注意力转移到生态功能县的建设上来,因势利导,组织群众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提出了“广植茶树富茶乡,七分山上建银行”的奋斗目标,多次组织基层干部赴信阳、安徽、湖北、浙江等地茶区参观学习,邀请国家、省、市茶叶专家到桐柏指导茶叶生产,激发了全县广大干群种茶建园的积极性。为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生产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在桐柏还兴建了河南省茶树良种繁育场,引进“福鼎大白种”、“白毫早”、“龙井43”、“福云10号”等10多种优良品种,年可生产优质茶种苗万株,止目前,已发展良种茶园4亩,还推广了矮化密植丰产茶园0亩。茶园面积分布全县12个乡镇多个行*村和3个国营茶场,现在年产优质茶叶可达吨,产值超亿元,使茶业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成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年桐柏县被河南省人民*府命名为“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县”称号,《河南日报》对此进行深度报道。4年9月,桐柏县5.1万亩茶园被省农业厅批准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年1月桐柏茶叶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这些来自高层的褒奖是对桐柏茶叶的肯定,也为桐柏茶业注入了活力。

禅善:桐柏山还是一座值得重视和研究、需要加以开发与建设的佛教和道教名山。在古代,桐柏山指的就是天台山。唐代崔尚所写的《桐柏观碑记》中,一开头就写道:“天台也,桐柏也,释谓之天台,真谓之桐柏,此两者同体而异名。”从崔尚所写的碑记中可以看出,当时天台与桐柏两个名称是通用的,桐柏山与天台山是从佛与道不同角度来称谓的同一个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桐柏山与天台山的概念逐步分离。后来,桐柏山指的就是桐柏山周围一带的山。桐柏两字,桐为桐树,代表阳;柏为柏木,代表阴,一阴一阳之谓道。桐柏这一名称中有阴有阳,阴阳相和,与佛教和道教有着天然的联系。水帘寺殿阁耸立,主峰太白峰顶的云台禅寺是中原道家发祥地之一,与普陀山齐名,高僧辈出,遍及东南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北控中原、南揽楚湘、东迎汉东、西接宛洛的交通要道。

桐柏山清泉寺千年银杏树

桐柏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她以全国独特的淮源文化为内涵,兼有盘古文化、佛道文化、淮渎文化和红色文化。其中佛道文化源远流长,高僧禅医辈出。桐柏山水帘寺印恭法师曾作《白云山志》详述太白顶方圆数十里风物;塔院寺禅医释原开坐禅修心,自学成才,先后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中医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药师资格证书;清泉寺住持释妙喻大师的书法作品苍劲有力。

印恭法师,号体谦,法号常广,俗名盛祥麟。年出生于湖北随州解河一塾师门第。少时随父就读,天资聪颖。幼承家教,孔孟经史无不熟读。其母笃佛,日诵《心经》,耳濡目染,已初解佛法四谛之理。耕稼之余,广读佛经,遂坚出家之愿。年在湖北海会寺依海墨和尚剃度。年秋受戒于南京宝华山隆昌寺。为求索禅宗之机锋妙谛,南渡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参谒一百一十七岁的当代著名禅师虚云老和尚,求其开示禅宗要旨。虚老嘉其诚,摩顶教谕,使其深受教益。后又参学到广东曲江南华寺,时值"反右"运动,遂于年返桐柏山,在太白顶四周结茅定居,农作禅修,潜心佛学研究。

年,印恭法师开始撰写《白云山志》(太白顶方圆数十里),对这一范围的山脉、峰峦、洞岩、溪潭、异石、墓塔、物产、寺庙、历代高僧等尽力作了详细的撰述。历时一年,《白云山志》于一九八六年十月脱稿,原稿毛笔书写,字迹秀丽,言简意赅,图文并存。虽一丘一壑,亦必躬亲实地考查。该志立意虽偏重佛教,不具正规志书的规范。然所记之材料,对地方修志、水利、山地资源考查等,乃有一定参考价值。开创了本山和尚著书立说的首例。该志文意略参古风、隽永清新,述虽不尽详备,然山川之秀色、风物之概貌已跃然纸上。

中国传统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医学之林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医圣张仲景故乡南阳,自古名医辈出。而南阳地区的桐柏山自有佛教传播以来,高僧频出,代不乏人。高僧之中,不乏禅医献身为民,施医舍药,救济黎民者,桐柏山志等书记载,远有传戒和尚,近有印法和尚等诸公也。现代禅医释源开法师,未舍俗剃度前即已系统深入学习中医理论。机缘成熟,拜近代名医百岁高僧净严老和尚之亲传弟子心广大和尚为师,习礼佛法精髓,深探奥旨,得大和尚首肯。旋亲为礼,请净严老和尚的医传弟子李志武居士,代为亲授佛医精要,学有所成,尊师之命,乃回桐柏故乡,弘传禅医。

现今,在源开法师的主持下,经植物学专家陈付合老师的指导,深入桐柏山山角角,悬崖渊边,不避寒暑,历时数载,对桐柏山药用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标本采集整理和图片制作以及文字描述。比较准确而又全面地记载了桐柏山已发现有药用价值的近种植物的生长环境、采挖加工办法、药性及用途等。

为传承桐柏山禅医优良传统,本着立足桐柏山加大保护、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紧跟习总书记对中草药济世方针的指示精神,多次举办了桐柏山中草药植物科普展。

源开法师,禅医。俗名李修庆,桐柏县人。4年礼大相国寺方丈心广大和尚剃染出家。广东韶关南华寺曹溪佛学院研究生毕业。先后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中医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到目前为止,他是桐柏山唯一一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禅医。

从佛教慈悲济世精神出发,践行佛门泰斗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念,继承原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百岁高僧净严老和尚遗志,以佛教五明之医方明济世救人,对于患病的孤寡老人和罹患癌症等疑难重症致贫及无钱吃药者,予以免费或半费调理。

他创立了桐柏葫芦禅中草药调理特色疗法。

桐柏葫芦禅:桐柏山盛产中草药,明清以来,祖师辈出。许多祖师为了救济苍生疾苦和接引学人入道,往往于路边道旁架提梁壶煮中草药施舍行人。久而久之,就被桐柏山人亲切的称呼桐柏僧医渡人方式为“葫芦禅”。今天,在源开法师的主持下,带领众弟子利用桐柏山中草药加工制成内服和外敷等多种汤剂和中成丸药,普惠桐柏山周边及省内外患者。受到患者一致称赞。经过近年来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对有些腰腿疼痛、风湿骨病患者经过两三天时间的治疗就得到很大缓解,实际效果得到周边群众良好的反馈与支持。

同时他还以桐柏山塔院为基地,组织当地德高望重的居士、医生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