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干货
传承
创新种树人种下的第棵树
全文个字,阅读时间大约21分钟
培根铸*,启智增慧。
大家好我是培根,青年中医师,业余种树。
■
真是离天下之大谱!
大家好,今天说一下下肢静脉血栓与中医活血化瘀药,我为什么说有个问题困扰了我三年呢?这一切都得从一个医案说起。
当年我还没读研究生,那时候我已经是一个中医“狂热分子”过渡到要认知现代医学的阶段,已经不是无脑吹中医的时候了,那个时候看到了一篇文章如题:
朋友们,我现在看这个标题甚至还有点生气,“中医不看化验单”,这几个字里透露出对西医理化检查的不屑,甚至自己的无知,然后顺便再标榜自己一下是纯中医,踩一捧一是中西医掐架的常用方法。相信大家看到下面的医案也同样会感受到这种语言带来的气氛。
当然了,医案是好医案啊,大家还要去学习一下的。
有形无形中西医分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治验后谈中西医不同郭XX,女,27岁,太原市XX大学教师,家住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年6月1日应邀赴其家出诊,始知其为医院血液科住院病人,刚办理完出院手续。住院病案号:。出院诊断:主要诊断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完全);其他诊断为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因其先医院住院,其后才转到医院,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相同。入院后确诊日期是年5月12日。根据病历记载:患者于4个月前因剖腹产后大出血,医院治疗,用的是西药抗凝血剂,旋即止住出血。1个月后双下肢痛胀不能动,遂在该院治疗,诊断为此病。两个月后转入医院血液科,住院22天。曾用过的西药有:低分子肝素钙、氯化钠、尿激酶、头孢美唑、下格地尔氯化钠、左氧氟沙星、华法林、地塞米松、风湿系列、凝血系列等。患者主诉:其因下肢不能动,已“瘫”在床上3个月之久。医生告诉她这个病治到此就为止了,她的一生将在床上度过。言及此事,其母说几个月来她已为女儿的病愁白了头发,女儿这么年轻就“瘫”在床上,如果治不好,她也就不想活了。询其腿之所以不能动,是因其下肢及关节憋胀、疼痛,腿沉重抬不起来,稍站立下肢即青紫,痛得大汗淋漓。睡觉时得将双腿高高翘起,稍感舒适。诊其脉沉而滑数,寸关重按不足。沉者,气郁也,气陷也。滑数者,湿热也。寸关不足者,气血不足也。腿沉重者,湿热重也。胀痛者,“痛则不通”,气滞血瘀也。综合脉证,此属气虚下陷、气滞血瘀、湿热郁阻。疏以大剂补气升提,兼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处方

芪60克,*参30克,白术10克,陈皮6克,升麻10克,柴胡15克,当归20克,苍术15克,*柏12克,川牛膝15克,苡米30克,石斛10克,茯苓15克,香附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木瓜15克,防风10克,桃仁10克,桂枝6克,甘草6克,水煎服。患者因腿憋胀疼痛难忍,医院输液(扩张血管、抗血凝,医院皆是如此处理,能缓解一时)不料服药当晚午夜,下肢痛胀若失,医院了,激动的心情控制不住,不顾夜深人静,连连高喊:“神医!神医!”次日竟能下地慢慢行走。6月8日二诊:连服6剂,诸症大减,遵效不更方之旨,原方当归改归尾,并加红花10克,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又加青皮15克,意在增强理气之功,概气行血才能行,又加泽泻15克,以增强利水去湿,中医认为血水一家,水不行则血亦不行。嘱服10剂。6月20日三诊:患者已完全行走如常人。只是走的时间长了,小腿有些发青,下蹲时腿有点麻,去医院检查血凝度已正常。诊见舌质红,苔稍*,脉稍沉,一息4至,寸关稍显不足。仍据原方,稍事化裁。处方:*芪60克,*参30克,桔梗1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知母20克,石斛15克,野丹参30克,丹皮20克,川牛膝10克,归尾15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青皮10克,泽泻10克,红花10克,嘱服10剂。并开一外洗处方:海桐皮15克,威灵仙15克,豨莶草15克,红花30克,川芎3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桃仁30克(捣),炮甲珠20克。水煎15~20分钟后,先熏后洗,早晚各洗1次,3剂。10天后,患者来告,一切均恢复正常,下肢无任何不适。至写此文时——年5月11日,患者又亲自来诊所,言自从医院治疗过。我问置入的滤器取出来了没有?答说:没有。我问:为何不取出?答说:院方告之,此滤器属高科技手段,置入后很难取出,若取出则代价相当大,只好听之任之。对于本文作者的按语我放一部分出来:真不知道是夸自己,还是说自己短。
我还要问一问中西医结合的专家们,常听你们权威人士讲,现在的中医“如果连现代医学检验单上的指标都看不懂,还说要治这个病,那不是扯淡”!
那就请你们告诉我用什么中药能将不正常的检验的指标降下来或升上去。
我还想问问现代中医教育的专家们,你们口口声声地说不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那我就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掌握现代医学的血液病知识,看懂所有的化验单、检验单,达到血液病专家的程度,离开纯中医思维,又能否治愈这样一个现代医学的血液病呢?
西医就是西医,中医就是中医,有形无形,中西医分明。
有形无形是中西医的分水岭,由此导致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乃至医疗思想等等一系列问题上的截然不同。我们不能将二者混淆,那将导致认识上的混乱、思维上的混乱、方向上的混乱,从而出现“众说乱耳”的局面,使人无所适从,并且贻害无穷。
好了好了,我也不引用过多的话了,中西医确实是有区别的,有不同的适用疾病谱,西医治不好的病,你治好了,没有必要大夸特夸,大谈特谈吧。你怎么不说你自己治不好的病,西医给解决了?中医西医都不是万能,大家明白两种医学是有区别的就好了,中医黑们没了解中医之前别尬黑,中医粉们别尬吹,没有意义,吵来吵去你的医术是提升了怎么的还是临床水平提升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有一点不好的引导就是标榜自己是纯中医。比如我大学一年级你给我看这种中医爽文我觉得好热血,好爽,中医牛逼,西医垃圾。我相信有很多刚学中医的人就是会受到此观点的影响,觉得中医无所不能,西医没必要学,没意义,浪费时间。怎么一张血常规不看,你就觉得自己是纯中医了?那就很骄傲吗?如果刚学中医的伙伴没有老中医的临床本领,没有见识到那么多险恶疾病,没有临床处事的经验,没有告诉患者家属,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脱落了就会导致肺栓塞,是要死人的!!!你没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没有交代好预后,如果患者死了,说是吃你中药导致的,你要怎么处理?!患者胃疼,牙疼,你连张心电图都不看,直接给用药,过两天患者心肌梗死死了,最后找你问责,你说你是纯中医?因为你不懂西医?醒醒吧!不吹西医的高科技,但是起码的西医基础知识是要去了解的,不为别的,保你自己不误诊错诊漏诊可以吗?我说我建议你们纯中医学点西医没问题吧!我不是西医吹,我不吹捧西医,因为我喜欢中医,临床上是有很多中医已经西化了,那是他们没学好的原因,不是我们踩一捧一,极端治疗的理由。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我希望中医人都能不忘初心,坚持中医思维,但是不要偏执好吗,不要因为自己不懂西医就煽动民众反对西医,跟卖保健品似的,医院干吃保健品,最后人财两空。两种医学各有长短,毋庸置疑。不吐不快,吐槽完毕。下面我说一下我看完这个医案的一个疑问,我在想,如果这个患者下肢没有放那个滤网的话,他用了活血化瘀药,那个血栓能掉下来吗?真的,对于下肢静脉血栓,中药活血化瘀是否会导致血栓脱落,这个问题在我大学五年级的时候就产生了,当时问了一个老师,也没有具体的答案,后来我也没有查。现在我研究生三年级了,前两天,我跟导师门诊的时候,有一个患者也是下肢静脉血栓,下肢放了滤网,老师也用了活血化瘀药,我就顺道还是问了那个问题,然后导师就给了回答:“不会掉下来,中药没有那么强的作用”
这么说。。。我竟然好像释然了?
诊后我有查阅了相关资料,现整理如下,和大家一些学习。先说西医再说中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约为88~/10万人/年,且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该病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大腿或小腿肿胀、疼痛或拉扯感,可能随着下床活动而加重。其他症状和体征包括局部皮温升高、红肿、可触及的静脉条索和静脉侧支突出。
那么,DVT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大多数患者存在VTE的多种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性别、遗传特征、生活方式等。而且性别与VTE之间的联系与年龄有关,女性在较年轻的年龄(<50岁)发病风险最高,而在老年男性中风险最高(≥65年)。?1、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遗传性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为莱顿因子V、凝血酶原基因多态性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均可增加VTE的风险(尤其是纯合子携带者),其中莱顿因子V在北欧后裔中更为常见。临床诊疗中对下列患者应怀疑有血栓形成倾向:年轻(<50岁)的VTE患者;一级亲属(至少有一名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疾病;异常部位的静脉血栓形成,如脑静脉窦或内脏静脉;特发性或复发性VTE;或反复流产史。?2、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相关的VTE危险因素通常是可逆的,如吸烟和肥胖。?3、获得性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恶性肿瘤诊断后19个月,VTE的累积发病率为7.4%。感染、炎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与VTE的风险增加有关,其他获得性危险因素包括慢性肾病、脱水、制动、大手术和创伤等。育龄妇女在怀孕期间和产褥期VTE风险增加,妊娠相关VTE发生率为1.4%。
预防与治疗
(一)基础预防和机械预防基础预防包括抬高患肢,避免久坐、久站和进行踝泵运动等。踝泵运动指主动或被动屈伸踝关节的运动。(二)药物预防早期抗凝治疗能够有效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状1.肝素类药物:临床上最常用的抗凝药物是低分子肝素。2.戊糖类抗凝药物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是最早用于抗凝治疗的口服药物,由于需定期监测凝血参数,受药物和食物影响较大,故不易监测。新型口服药物具有以下特点:用药途径方便,口服剂量固定,无需如华法林一样定期监测凝血参数,可预测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影响小。故有利于住院患者出院后以及门诊患者DVT的预防。常见的口服新型抗凝药物有利伐沙班、贝曲沙班和阿哌沙班等。
中药治疗
印会河经验:重用当归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当归:味甘、辛、微苦,性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记载当归“主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本草纲目》记载当归“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病案举例:患者白某,女,46岁。患下肢静脉栓塞,腿肿按之凹陷不起,颜面也时有浮肿,下肢沉胀,舌少苔、脉律不整。印老认为“静脉为络,动脉为脉”,此人宜活血通络,方药如下:当归60g,鸡血藤30g,*柏15g,苍术12g,生意苡仁30g,牛膝10g,紫花地丁30g,皂角刺30g,丝瓜络10g,红花9g。观其方重用当归60g(患者为北方人,用药量较南方人可大)为取效的要药之一。当归味甘、辛,性温,活血止痛,可用于经络不通及各种瘀滞作痛之症,配以鸡血藤行血而舒筋活络、皂角刺活血而兼消肿托*之功,其辛散温通,性较锐利,《本草经疏》谓其锐利能直达病所,为治痈疽、疔肿未溃之药。患者病在下肢,中医学认为下焦湿邪壅阻故见腿肿,闭久化热,则患肢皮肤为暗红色,局部皮温高于对侧,故以清利下焦湿热之四妙散(*柏、苍术、牛膝、生薏苡仁)配合活血药使湿祛瘀除。丝瓜络为通利经络之要药,紫花地丁清热解*、消炎散结。经过治疗,此患者疗效满意,下肢浮肿大减。印老重用当归活血通络,用量达60g之多,患者无任何不适,由此见识了印老用药之魄力,可谓“艺高人胆大”。曾问道,当归性温,现为天气渐热之季,用药量大恐其温热之性乎?印老答曰:“有病来挡,药中病所。”又问“当归性润能滑肠通便,大量用时患者大便稀泻之事多吗?”答曰“无事”。我心中已落实,以后只要认准证,便可放心大胆用药。
我们再看一个临床研究:
选取年3月至年8月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23例双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纯中药治疗。嘱咐23例双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绝对卧床,并帮助患者抬高双患肢,给予患者金银花60g、当归15g、玄参60g、甘草15g(四妙勇安汤)、*芪50g、赤芍15g、地龙10g、川穹10g、炒桃仁10g、红花10g(补阳还五汤)、蒲公英10g、益母草30g、川牛膝30g。嘱咐患者每天水煎服,于早餐、晚餐后各口服1次。持续治疗3个月。同时选取苦参20g、滑石粉20g外用。调查结果显示23例患者双下肢血栓消失,23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血流信号回归正常,并且合并静脉炎者病情也大多好转。中医认为双下肢静脉血栓属于血瘀证、脉弊,初病多是因正虚邪盛过度、体内阴阳气血不合,待湿、热等邪侵入人体,筋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不通则痛。因为瘀血阻滞并伴有炎症反应,所以部分患者合并静脉炎,浊阻经络致血栓形成、疼痛,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本药方中*芪为君药,采用*芪可发挥活血通络、消炎发散,本药方利用红花可破血逐淤及发挥清热泻火等效果。金银花可消除炎症及消肿止痛。双下肢造成的淤血阻塞可利用川穹、益母草、赤芍等疏通,赤芍还可在活血祛瘀的基础上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川穹的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得到了临床药理学的证实。血中气药当归是治疗气血凝滞之证的不二良药,可改善风湿痹痛,同时现代药理证实其具有抗菌作用,并且镇痛效果较佳,对缓解双下肢静脉血栓造成的疼痛、烦躁不安等均有一定缓解效果。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诸多中药均经现代药理证实,如蒲公英及丹参等。丹参含有的中药成分可有效舒张血管,其对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等有显著效果,并且采用丹参可阻滞血小板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作用。蒲公英被证实有良好的清热解*功效,具有清血、凉血等功效。红花不仅可止痛,且可作用于血管,促使血管舒张性上升,并可降低血液黏度,并且红花还可氧化血管壁的脂肪斑块,对促使血栓溶解有良好效果,在促使血液流速加快等方面发挥了良好效果。值得提出的是川牛膝,现代药理研究是目前中草药中唯一含有蜕皮甾醇的药物,此成分对血管内皮的损伤、炎症及粥样硬化,均有显著的消除作用,以发挥疏通瘀血阻络、改善水湿停聚等症。所以看到这里,我的疑问终于可以消除了,中医活血化瘀药物并不会把附笔血栓打下来导致肺栓塞,反而活血化瘀药具有抗凝、促纤溶、改善血液粘稠度、减轻血液高凝的理想药物。破血药对血管有直接扩张血管壁的作用。因此通过活血化瘀药物作用使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改善,瘀血得以消散。经临床验证活血化瘀药物对本病有可靠疗效。
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
1.急性期
(1)湿热下注证:患肢明显肿胀,胀痛、压痛明显,皮肤色黯红而热,青筋怒张,按之凹陷。伴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腻,脉滑数。
(2)血瘀湿重证:患肢肿胀,活动后加重,痛有定处,皮色黯红,青筋怒张。舌质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沉细或沉涩。
2.慢性期
(1)血瘀湿阻证:患肢肿胀,活动后加重,痛有定处,皮色黯红,青筋怒张。舌质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沉细或沉涩。
(2)气虚湿阻证:下肢肿胀日久,朝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抬高下肢后减轻,皮色略暗,青筋迂曲;倦怠乏力。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
(一)辨证论治
1.急性期
(1)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①推荐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味。金银花、元参、当归、赤芍、苍术、*柏、栀子、*芩、连翘、防己、红花、生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剂)。
②中医外敷技术:冰硝散外敷。将冰片、芒硝研为粗末,拌匀,装入布袋内外敷于患肢。
③饮食疗法: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厚腻之品。
(2)血瘀湿重证
治法:活血化瘀、利湿通络
①推荐方药:茵陈赤小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茵陈、赤小豆、苍术、*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鸡血藤、牛膝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②中医溻渍技术:选用活血消肿散或活血、祛湿、燥湿中药随证加减,煎煮后,泡洗足部、小腿,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在37~40℃。
③饮食疗法: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厚腻之品。宜服薏苡仁、赤小豆粥。
2.慢性期(1个月以上)
(1)血瘀湿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利湿通络
①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合茵陈赤小豆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鸡血藤、牛膝、茵陈、赤小豆、苍术、*柏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②中医溻渍技术:选用活血、祛湿、燥湿中药随证加减,煎煮后,泡洗足部、小腿,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在37~40℃。
③饮食疗法: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厚腻之品。宜服薏苡仁、赤小豆粥。
(2)气虚湿阻证
治法:健脾益气、利湿通络
①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芪、*参、白术、茯苓、当归、赤芍、川芎、地龙、砂仁等。
②中医泡洗技术:选用益气、活血、祛湿中药随证加减,煎煮后,泡洗足部、小腿,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在37~40℃。
③饮食疗法:宜食甘温,忌生冷、寒凉、粘腻食物。宜服山药莲子粥等。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体位疗法
(1)急性期
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出心脏水平,一般抬高20~30cm;患肢制动,避免肢体用力屈伸活动,避免对肢体进行揉捏、挤压、搬动患肢,防止血栓脱落并发肺栓塞。
(2)慢性期
急性期过后鼓励下地活动,需绑扎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活动量由小至大逐渐增加。平卧时抬高患肢高出心脏水平,一般抬高20~30cm,每天至少四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同时可做患肢踝、膝关节伸屈活动。平素生活工作中不宜久站、久坐。从事坐位的工作者,应定时站立行走或做下肢伸屈运动;从事站立工作者,经常以脚尖着地或做蹲起运动。
2.缠缚疗法
适用于股肿病慢性期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应坚持患肢缠缚弹力绷带,自患肢远端开始向近端缠缚弹力绷带,以促进患肢静脉血液回流,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使用期间应注意观察肢体的色泽、肿胀情况和效果,适当调节缠缚弹力绷带的松紧度。
培根按:所以我们刚才说的重用当归、还有后面的四妙勇安汤、补阳还五汤的治疗都是吻合最后的中医方案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其实上面的内容我是前天已经准备出来了,但是我还没有发布,神奇的是当我查阅了半天关于下肢静脉血栓的内容,准备第二天消化的时候,第二天我在超声科就看到了一个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她不是一般的下肢静脉栓塞,血栓都已经到下腔静脉了!!!
给大家看一下这个静脉的分布,下肢股静脉往上是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汇聚成髂总静脉,左右髂总静脉汇聚成下腔静脉。
看看下腔静脉被栓塞的情况:红色圈是下腔静脉应该有的大小,蓝色圈是通过去的静脉血的范围,剩下的就是血栓了!
再看看腿上的血栓:
这个病人本身就是肿瘤患者了,生活不易啊,雪上加霜。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中西医治疗方案有了一定的掌握了。
另外,一个种树人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