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污水处理厂暴雨洪水灾害应急预案 [复制链接]

1#
污水处理厂暴雨、洪水灾害应急预案!

来源:环保工程师

1、目的应对可能发生的特殊自然灾害,确保城市污水处理的正常,保障公司财产和人员的安全。、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暴雨、洪水期间污水处理的控制过程。3、职责为加强防洪应急工作的领导,成立厂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4、汛期值班根据发布暴雨、洪水预警的等级,安排不同的行*值班制度,各有关部门安排抢险抢修人员,做好防汛、防洪准备工作,无故缺岗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需根据不同的值班安排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防汛、防洪期间保证信息畅通,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必须保持手机4小时开机。防汛、防洪期间具体值班安排如下:蓝色预警时,按照本厂正常管理制度进行值班;*色预警时,休息日和夜间除正常值班人员外,保证工艺化验部门一人值班;橙色预警时,休息日和夜间除正常值班人员外,保证运行和机修各一人值班,防汛、防洪队伍到位;红色预警时,防洪应急小组所有成员现场值班,防汛、防洪队伍到位。5、管理规定5.1准备阶段5.1.1水泵房在汛期各台水泵要确保完好,使集水井水位保持低水位运行。5.1.暴雨、洪水季节到来前,抢修人员应对所有抢修设备进行检修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5.1.3暴雨、洪水到来前,设备的使用部门应对本部门管辖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确定其处于良好状态,并有检查记录可查。5.1.4应通过气象台预报及时了解天气变化的趋势,按照上级的要求及时落实好防汛防洪的措施。5.1.5暴雨、洪水到来前,各部门应关好门窗,检查室内的悬挂物、固定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5.1.6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防汛抗灾物料,合理配置。在防汛、防洪重点部位储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料,以应急需。5.1.7通信准备,充分利用厂内内部电话网和社会通信公网,确保防汛、防洪通信系统完好畅通、指挥调度指令及时传递。5.工艺控制5..1当汛期水量大、集水井水位高时开启全部水泵运行。5..工艺化验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汛期的工艺运行方案;汛期及时调整运行工况,在水量大、进水水质淡,确保总出水达标排放的情况下,尽量多处理污水水量,减少向外排放。5..3运行班在汛期加强各进出泵、反应池进出水闸门和变配电所等关键设备和部位的巡视和监控,做好设备运转状况记录;发现故障和其它异常情况及时报送设备部门或通知防汛领导小组。加强现场巡视,特别是构筑物,以防大风天气高空坠物。5..4机修班在汛期前安排生产运行关键设备和变配电所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并做好室外设备的防雨工作。并及时检查全厂机械设备的接地情况,及时整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5..5根据天气预报,组织运行工预先对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组织力量对厂区雨水管线进行疏通,确保畅通;适时有效地发布预警信息。5..6遇到突然降雨时各岗位将门窗关紧,防止雨水流入,影响设备运行。生产运行班组增加水泵台数,降低集水井水位,直到满负荷为之。外出巡视,必须两人一组,注意防滑。变电值班人员及时检查避雷是否发挥作用;厂抢修队员,车辆做到随叫随到,严阵以待,以处置突发事故的发生。5..7若瞬时流量过高使所有构筑物处于超负荷运行时,应立即与上级部门取得联系,经上级部门同意后即开启初沉池超越阀应急排放污水,以确保全厂构筑物运行、工艺生产运行的正常。5.3紧急情况5.3.1造成电力中断工艺不能正常运行时,值班员应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并且坚守在岗位上,听候领导的指示。5.3.暴雨、洪水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时,当班人员应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有关的抢救工作。5.4防汛防洪后期5.4.1暴雨、洪水后,化验岗位的人员应增加对进、出水水质检测的频率。5.4.修复暴雨、洪水造成的设备、设施损坏,确保各设备正常运行;6、抢险救灾发生重大险情后,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对事件进行监控、追踪,并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事件具体情况,按照预案立即提出紧急处置措施,供公司或上一级相关部门或当地*府指挥决策。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迅速调集本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提供技术支持;组织防汛、抗雷雨大风人员,迅速开展现场处置或救援工作。处置重大险情时,应统一指挥、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7、安全防护和医疗救护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高度重视应急人员的安全,调集和储备必要的防护器材、消*药品、备用电源和抢救伤员必备的器械等,以备随时应用。抢险人员进入和撤出现场由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视情况作出决定。抢险人员进入受威胁的现场前,应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自身安全。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按照当地*府和上级领导机构的指令,及时发布通告,防止人、畜进入危险区域。8、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灾害后,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报经当地*府批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实施紧急控制,防止事态及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必要时可通过当地人民*府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9、应急结束当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时,防洪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可视实际情况宣布结束紧急应急。依照有关紧急应急期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应急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原位。紧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85岁老院士:暴雨惨痛,我们怎么办?河南“75·8”特大暴雨引发的思考

污水资源化利用今天

85岁老院士:暴雨惨痛,我们怎么办?河南“75·8”特大暴雨引发的思考来源:文化纵横

《文化纵横》杂志官方账号

?李泽椿、谌芸、张芳华孙*、王月冬、符娇兰、于超国家气象中心自7月中旬以来,我国多地持续面临强降雨风险,灾害频发。据报道,7月0日,河南郑州等多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甚至达到“千年一遇”水平,灾害之严重,令全国人民揪心。中原大地,饱经沧桑,历史上发生在河南地区的水患不计其数。年8月,河南地区即创下6小时降雨量mm的世界极值。自"75·8"暴雨之后,我国不断完善气象观测系统与观测能力,但暴雨危害仍在持续增加。本文由16岁时(年)就参*入伍学习气象观测、一生心许气象报国的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资深专家、中国工程院李泽椿院士领衔的国家气象中心团队,对数十年来大量气象材料进行深入分析而成。文章指出,我国是受暴雨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暴雨对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暴雨灾害在和平时期是对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尽管我国在暴雨预报系统建设、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仍有不可忽视的短板。一是暴雨机理研究不足,我们对宏观气象系统的认识有了质的提升,但对局地地形、气候背景等对暴雨灾害的影响认识不足;二是气象灾害预报技术手段与人才培养仍有进步空间;三是气象预报对新技术的运用不足,平台资料的汇整与分析能力提升尚需时日。据此,我们应该补足短板,迎难而上,特别是需要形成气象领域专业界与普通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换,如此方可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与极端天气的防范意识,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与财产损失。本文原载《气象与环境科学》年第3期,原题为“由河南‘75.8’特大暴雨引发的思考”,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供诸君思考。由河南“75.8”特大暴雨引发的思考▍引言暴雨(含台风暴雨、北方暴雪)是我国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在和平发展、快速经济建设时期,干旱造成的损失虽然很大,但国家社会行为及工程技术有可能给予相当的防范,而由于暴雨的极端性、突发性和局地性给预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对暴雨灾害比应对干旱灾害具有更大的困难。年8月4日至8日,该年度第3号台风在中国福建晋江登陆后,北上至河南省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大弧形地带“停滞少动”,并在其他天气尺度系统的参与下,造成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史称“75·8”特大暴雨。该次过程最大累积雨量达mm,大于mm的降水区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板桥水库附近的林庄的最大6h雨量为mm,超过了当时世界的最高纪录78mm;最大4h雨量为mm,也创造了我国同类指标的最高纪录。特大暴雨造成驻马店地区60多个水库垮坝溃决,1万人受灾,超过.6万人死难,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据当时的估价),是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75·8”特大暴雨之后,暴雨灾害和暴雨预报越来越得到气象学家的高度重视。近0年来,得益于日渐完善的气象观测系统、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的发展及诸多先进科研成果的应用,我国暴雨预报业务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暴雨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但暴雨是多尺度系统共同作用的产物,形成机理复杂,加之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多样,无论天气尺度模式还是中尺度模式对其预报能力均有限,暴雨尤其是极端性暴雨和局地突发性大暴雨的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仍远远达不到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的需求。▍暴雨灾害的影响是我国和平发展时期最主要的桎梏暴雨是我国多发的一种灾害天气,暴雨洪涝是我国最常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国家安全等有直接而严重的影响。各级领导和科技干部应当认识到做好暴雨预报应当是气象部门长期、稳定、首要的任务,不应因社会舆论而转移。(一)近0年我国重大暴雨灾害事件遍及大江南北城市乡村我国是世界上暴雨天气出现频次、影响程度、影响范围都很大的国家,几乎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近0年,虽然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均有明显改善,但暴雨频发,造成的危害仍然严重,并且产生许多新的影响。年夏季,由于持续的强降雨天气,长江流域发生了继4年之后又一次全流域大洪水,东北地区的松花江、嫩江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持续强降水还引发山洪暴发、围垸漫溃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造成近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亿元。因登陆台风造成的大范围暴雨灾害、城市内涝等屡见不鲜,近几年“尤特”、“潭美”、“菲特”、“海燕”、“威马逊”、“麦德姆”等登陆台风给我国华南、江南及华东大部地区带来强风暴雨,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年10月6日至8日,受年以来10月登陆我国大陆地区的最强台风——“菲特”的影响,浙江、福建、江苏、上海等省市出现狂风暴雨,10人因灾死亡,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63.3亿元,居近10年来单个台风直接经济损失之首。除了区域性强降雨和流域性大洪水,局地强降水尤其是短时间内产生的强降水造成的灾害也非常严重。年6月10日中午,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西北上游突降特大暴雨,汇集成洪水和泥石流冲入沙兰镇中心小学,造成人遇难,其中包括名学生,现场惨烈的状况引起非常强烈的社会反响。年8月7日夜间,甘肃省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暴雨,40多分钟内降雨量达97mm,引发特大山洪地质灾害,造成人遇难,人失踪。近些年我国不少大城市因暴雨导致的洪水和内涝,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01年7月1日,北京遭遇历史罕见的大暴雨,11个气象站观测到的雨量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部分地区一天降雨量达到甚至超过了年平均降雨量。北京出现极其严重的城市内涝,部分中小河流和水库出现汛情,79人遇难,受灾人口达万人,因灾造成经济损失近百亿元。年7月18日,济南突降暴雨,造成30多人死亡,多人受伤,约33万群众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3.亿元。年8月5日,上海市出现特大暴雨,*浦区和徐家汇日雨量分别达94和75mm,为50年来最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城市内涝。年年初春运期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接连出现4次雨雪天气,导致历史罕见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交通严重受阻,电力、通讯中断,能量供应紧张,群众生活困难;天气灾害与春运高峰叠加,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阻塞。因此,我国的暴雨灾害遍及大江南北城市乡村,既有大范围流域性洪涝,更有中小尺度局地暴雨造成的灾害,极端性暴雨天气也是频频出现,因冬季较强雨雪天气造成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同样可以造成广泛和持续的严重社会影响。(二)近10年我国及全球暴雨灾害影响社会各领域,经济损失呈加重趋势表1为-01年中国暴雨灾害受灾情况,图1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死亡人数。由表1和图1可见:-01年,全国因暴雨灾害年均死亡人数约人,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农作物受灾97.4万公顷;全国因灾死亡人数整体呈减少趋势,但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行业间相互依赖关系紧密、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因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同时,暴雨灾害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且产生了许多新的灾害特点,如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水质、破坏居住条件、降低交通效率等。表1:-01年中国暴雨灾害受灾情况注:数据来自-01年《中国气象灾害年鉴》图1-01年中国暴雨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与死亡人数由0-年重大洪水灾害受灾人口和受灾损失统计结果(图、3)可以清楚地看出,4年全球逐年重大洪水灾害受灾人口年变化及受灾经济损失在各个年份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逐渐稳步上升的趋势,重大洪水灾害受灾人口及经济损失越来越多。年是50年来全球重大洪水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受灾人口达到91.31百万,受灾经济损失达到.01亿美元;年次之,受灾人口达7.55百万,受灾经济损失为.7亿美元。图全球0-年重大洪水灾害受灾人口图3全球0-年重大洪水灾害受灾损失表给出了0-年全球重大洪水灾害地区分布。由表可见,不论受灾人口还是受灾损失,中国都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严重的洪水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将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表全球0-年重大洪水灾害地区分布综上分析,我国是世界上受暴雨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防灾减灾能力也逐步提高,但极端性和局地突发性暴雨灾害的预报能力进展并不显著,由暴雨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和受灾人数却并没有显著降低,暴雨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的影响日趋严重。(三)暴雨灾害对国家安全也产生巨大影响现在国家安全的概念已经从传统的国防安全,扩大到更为广泛的国土安全、环境安全、食物安全、水资源安全等领域。暴雨灾害的直接影响主要包括洪涝或地质灾害造成的停工、停产、停课、断水、断电、断路甚至房屋倒塌、农田受淹、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水利工程被毁、人员伤亡,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等。洪涝进一步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使环境、资源承载力发生改变,甚至会发生难以恢复的破坏,进而对粮食安全、自然生态环境安全等产生严重威胁。有研究表明,洪灾过后对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都有后效性影响。同时,大的水灾过后,饮用水源易受到污染,可能出现疫病流行,引发人民群众恐慌、焦虑,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暴雨灾害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危害到环境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定等,进而危害国家安全。在和平发展时期,由暴雨灾害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效应将对国家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