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在外治药运用上,石氏匠心独运,拟定了多种外用制剂,在临床上获得了显著的疗效,如三色敷药、红玉膏、三*膏、黑虎丹、桂麝丹、接骨丹、损伤风湿膏、阳和痰核膏、碧玉膏、铁扇散、金枪膏等。其中部分药物因多种原因,无法继续生产使用,在此仅对其理法方药、制法、疗效略作阐述,以供参考。
一、三色敷药
*荆子(去衣炒黑)八两(g),紫荆皮(炒黑)八两(g),全当归二两(60g),五加皮二两(60g),木瓜二两(60g),丹参二两(60g),羌活二两(60g),赤芍二两(60g),白芷二两(60g),姜*二两(60g),独活二两(60g),甘草六钱(18g),秦艽一两(30g),天花粉二两(60g),怀牛膝二两(60g),川芎一两(30g),连翘八钱(24g),威灵仙二两(60g),木防己二两(60g),防风二两(60g),马钱子二两(60g)。
方中的主药是紫荆皮、*荆子。紫荆皮苦平,善于活血消肿,又能解*,《本草述》云其“活血、解*,功能并奏”;*荆子味苦性温,能温经散瘀、行气除痰、祛风止痛,《本草拾遗》称“杖疮起疔甲,(*荆子)焙干为末,搽之即开,不用刀刮”,表明其祛瘀腐、生新肤之力非常强。此二味合用为君,余则皆为活血化瘀或祛风通络药物,互为辅佐以增药效。饴糖甘温滋润,可缓急止痛兼护肤。马钱子一味为上世纪40年代后期增入的,更添止痛之力。
三色敷药作为治疗损伤的特效药物,其特点是药性偏温,不同于多数敷药偏于凉性。血本喜温而恶寒,温能运化散瘀,所以既可用于损伤后各个时期,也可治疗陈伤及寒湿痹痛。损伤初期积瘀易于化热,方中紫荆皮、天花粉、连翘能凉血解*,且紫荆皮能治痈肿,当可预防瘀血化热成*。损伤后期正气虚损未复,易受风寒湿影响,故方中有羌活、独活、威灵仙、片姜*、五加皮等祛风湿、补肝肾药物以扶正祛邪,不使遗留后患。
共研细末,用蜜或饴糖调拌如厚糊状,敷于患处。
可外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三到五日更换。需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其他药膏或掺药,如三*膏、红玉膏、黑虎丹、接骨丹等。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
伤筋骨折之青紫肿胀,疼痛难忍;亦治陈伤及寒湿痹等疾患。
二、红玉膏
铅丹15g,熟石膏90g(一方用氧化锌亦可)。
本方是筱山先生和幼山先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初所定立的外用方。方中铅丹外用能解*生肌;熟石膏生肌敛疮,凡痈疽疮疡久不收口或汤火烫伤皆常应用,亦可用于止血。张锡纯云:“《本经》谓石膏治金疮,是外用以止其血也,愚尝用煅石膏细末,敷金疮出血者甚效。”一方不用熟石膏而用氧化锌,亦有收敛除湿、护创长肤的作用,中西两味,作用大体相同。
拌和筛细,将白凡士林g炖烊,调和成软膏。
可外用于患处,若损伤兼有皮肤破损或湿疹者,可将红玉膏盖于三色敷药的全部或局部后敷贴患处。
护肤生肌,解*利湿。
金刃所伤、皮肤破溃及皮肤湿疹等疾患。
三、三*膏
大*30g,*芩30g,*柏30g,铅丹30g,熟石膏15g(氧化锌亦可)。
石氏有三*散,即大*、*芩、*柏三味,研细为末,用蜜或菊花水调敷患处,专用于消热*、退红肿,治痈疽初起,焮红发热作痛。方中大*泻热*,破积滞,又能行瘀血;*芩泻实火、除湿热,《梅师集验方》记载,*芩杵末水调,敷治火丹;*柏清热燥湿、泻火解*,近代有用*柏磨粉调如泥状涂贴,治打仆挫筋的经验记载。三*合用,清热解*,祛瘀破积,相得益彰。方中铅丹和熟石膏即是红玉膏,有护肤生肌、解*利湿的功效,与三*合用,作用更为全面。
上药共碾末,拌和筛细,将*凡士林g炖烊,调和成软膏。
可外用于患处,或盖于三色敷药上局部或全部后敷贴患处。
清热解*,祛瘀破积,消肿痛,除湿热。
损伤以后肌肤瘀肿青紫,灼热作痛;亦可用于其他原因所致红肿热痛之症。
四、碧玉膏
青黛60g,滑石30g,大*60g,*柏60g,熟石膏g。
方中青黛清热、凉血、解*,又善治湿疹,解诸药*,是为君药。与三*膏相比,用青黛替换了*芩、铅丹,使本方更善于清泄湿热,故而更适用于损伤初起,瘀血化热,湿热蕴遏,伤处红肿而皮肤起疹起疱,痛痒难忍者。
上药拌和碾细末,凡士林g炖烊,将药粉筛细和入,调成软膏。
可外用于患处。
清泄湿热,解*消肿。
湿热内蕴,肌肤红肿,以及湿疹作痒等。
五、黑虎丹
炉甘石30g,五倍子(连壳内虫)15g,炙山甲15g,乳香15g,没药15g,轻粉15g,儿茶15g,冰片75g,雄*40g,全蝎20只,麝香75g,炙花蜘蛛40只,炙大蜈蚣20只。
黑虎丹原系外科用药,石氏用方抄本上亦载“治一切无名肿*,痈疽发背。用膏药贴上即可消散”。方中炉甘石常用于眼疾和皮肤湿疮,有清热利湿的功效,经三*汤制煅9次,再用童便水飞7次后,更加强了清热活血的作用。五倍子、全蝎、蜈蚣、蜘蛛皆为虫类药,善搜剔经络之邪,能清热化痰解*。五倍子外用能“消肿*”,《普济方》以此一味为末外用,称“独珍膏”,治软硬疖、诸热*疱疮;全蝎“开风痰”,通络解*;蜈蚣攻*散结,善治癥瘕瘤积;蜘蛛消肿解*,历来常用以外治恶疮(《仁斋直指方》)、疔*(《泉州本草》)、瘰疬(《圣惠方》)等。雄*、儿茶亦善祛痰解*,乳香、没药、穿山甲则行瘀散结止痛。乳香、没药辛香走窜,为疮疡痈疽及跌扑损伤的要药,外科、伤科以其为主药治疮疡或损伤作痛,如《外科发挥》乳香定痛散专治疮疡疼痛不可忍。穿山甲则如张锡纯所说“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皆能开之”。麝香、冰片更是通诸窍,走十二经络,引药入达病所,并能活血散结止痛,亦为外伤科要药。诸药相合,既能行瘀止痛,又能化痰散结,还伴清热解*,软坚消肿。
研磨成黑色粉末,用瓶收贮,勿使泄气。
可掺药于膏药(如阳和痰核膏)或敷药(如三色敷药)上随症使用。
祛瘀消肿,软坚散结,化痰解*。
积瘀坚结成块,痰瘀交凝的疼痛,骨节粘着,活动受限,以及无名肿*坚硬疼痛者。
六、桂麝丹
麝香1.5g,肉桂30g,公丁香15g。
本方三味药均为辛温之品。麝香开窍通络、散瘀,《本草经疏》称为“通关利窍之上药……兼入膏药敷药,皆取其通窍、开经络、透肌骨之功耳”,故为主药。肉桂除积冷、通血脉,又合丁香走窍散结佐之。诸药相合,则辛温散寒之力更著,可直达病所,通血脉,散积寒,止痹痛。本方若去麝香,易以公丁香、肉桂等量,则为丁桂散,用治肠胃受寒、腹痛腹泻。伤科亦有丁桂散,系外用药,各家处方不一,石氏之丁桂散为公丁香、母丁香、安桂、荜茇四味,亦有温经活血之功,效力则逊于有麝香能透达关窍的桂麝丹。
研磨成红褐色粉末,用瓶收贮,勿使泄气。
可掺于膏药上,亦可掺于敷药上。
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损伤日久之筋骨酸痛或风寒痹痛。
七、接骨丹
生川乌30g,生草乌30g,生南星24g,乳香18g,没药18g,血竭12g,骨碎补30g,煅自然铜40g,雄*12g,麝香15g,冰片3g。
方中乳香、没药、血竭、骨碎补、煅自然铜及雄*以活血化瘀为主,又能续筋接骨、消肿止痛。张锡纯云“(乳香、没药)两药合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外用能消肿止痛;血竭散瘀止痛,外用亦有良好的效果;骨碎补又名猴姜,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因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煅自然铜为续骨要药,近代研究已证实其内服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雄*可通气血、解瘀*,《本草经疏》称其主“筋骨断绝者,气血不续也,辛能散结滞,温能通行气血”。生川乌、草乌局部外用亦有麻醉止痛的作用。南星能消肿散结,《本草拾遗》谓能“主金疮伤折瘀血”。麝香、冰片辛香走窜,通窍机、活血脉,且利于其他药物药性透入,李杲认为冰片有“入骨治骨痛”的功效,因此方中冰片用量重于麝香,突出本方用于接骨的思想。纵观本方,在活血散瘀的基础上着重于接骨续筋,所以主治所有损伤瘀肿疼痛,而尤适用于骨折。
研磨成褐色粉末,用瓶收贮,勿使泄气。
可掺药,常掺于三色敷药上,亦可掺药于膏药上。
活血散瘀,接骨续筋,消肿止痛。
损伤瘀肿疼痛等症,尤适用于骨折。
八、伤筋药水
生草乌g,生川乌g,羌活g,独活g,姜*12g,山柰60g,生大*g,生白芷60g,樟脑90g,苏木90g,乳香60g,没药60g,红花60g,生南星60g,威灵仙g,白酒0g,米醋2g。
方中以生川乌、生草乌为君药。草乌性味辛热,《普济方》曰其能“治风寒湿痹,挛痛不能步握”,《长沙药解》曰其“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张寿颐曰:“用乌头者,取其发泄之余气,善入经络,里能疏通痼阴互寒,确是妙药。”方中辅以樟脑、白芷等辛温芳香走窜之品,以温筋脉、行气血、透达关节;佐以羌活、独活、生南星、威灵仙、山柰等祛风胜湿、解痉止痛之药,以除筋骨酸痛之疾;更用红花、姜*、乳香、没药、苏木、生大*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品,以解肢节拘急麻木之患。全方紧扣病机,具有温筋脉、祛风寒、行气血、透关节之功,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上药在酒、醋中浸泡7天,严密盖闭,装入瓶中备用。
可热敷或熏洗患处后,用棉花蘸本品轻擦,每日3~5次;亦可用手掌揉搓酸痛部位,待其肌肤温热柔和,再用药棉蘸药水涂擦患处。
行气活血,祛风散寒。
伤后或感受风寒所致的筋骨关节酸痛、肢节拘急麻木等症。
九、金枪膏
金银花g,生大*60g,紫花地丁60g,当归身60g,马钱子60g,*柏60g,紫草60g,生甘草30g,血竭60g,乳香60g,没药60g,*连60g,儿茶60g,龙骨60g,象皮g。
方中金银花、生大*、紫花地丁、*柏、紫草、*连、马钱子凉血解*消肿,当归、甘草合营生新,象皮、龙骨、儿茶止血生肌,血竭、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全方共奏凉血止血,解*消肿,活血定痛之效。
前8味药先用麻油2g浸5天,煎熬至滴水成珠。加*白蜡各g溶化,用丝绵滤清*白蜡,再入后7味药,共碾极细末,拌入前药,即成软膏。
可摊薄层于纱布垫上贴患处。
清热解*,止血生肌。
破皮断骨之伤。
十、阳和痰核膏
生麻*g,生半夏g,生南星g,白芥子g,白僵蚕g,大戟g,甘遂,新鲜五代头草2g,藤*90g,火硝30g。
方中各药多为逐痰利水、消肿散结之峻利药,今用以外治则无内服伤正之虑。君药新鲜五代头草即鲜泽漆,善于行水消痰,近年用治瘰疬有良好疗效。南星、僵蚕化痰消肿散结,半夏外用可治痈疽发背、鸡眼等,藤*消肿解*,火硝破坚散肿,麻*温运利湿,再配以甘遂、大戟两味峻下逐水药。全方共奏软坚散结、消肿定痛之功。
先将新鲜五代头草浸入麻油7g内1天,将药草熬枯,绞汁去渣。后入前7味药于油锅中,再熬枯去渣滤清,重新再熬到滴水成珠。再加入藤*、火硝,将油筛清,之后加入铅丹0g,徐徐搅和,即可收膏。在铁锅内待冷凝结,翌日用火温热锅底,就可取出药肉。
可先将膏药烘热,使之稍烊,加上少许掺药(一般加黑虎丹),贴患处使用。
消癥破瘀,化痰除肿。
瘀血或痰浊凝聚形成的肿胀结块,肢体损伤后远端的肿胀,痰湿流注等一切痰核之病证。
十一、损伤风湿膏
生草乌g,生川乌g,生南星g,生半夏g,生大*g,全当归g,*荆子g,紫荆皮g,生地g,苏木g,桃仁g,桑枝g,桂枝60g,白僵蚕60g,青皮60g,地龙60g,羌活60g,独活60g,川芎60g,白芷60g,川断60g,生栀子60g,地鳖虫60g,骨碎补60g,透骨草60g,赤石脂60g,穿山甲60g,红花60g,丹皮60g,落得打60g,白芥子60g,木瓜60g,苍术60g,乳香60g,没药60g,马钱子60g,甘松60g,山柰60g,细辛30g,生麻*30g,木香30g。
本膏药大致着重于温运,既能理伤,又兼治风湿,因此石筱山先生定其名为“损伤风湿膏”。方中除了活血化瘀及祛风散寒的药物外,加入了软坚、化痰、散结的白芥子、半夏、南星、穿山甲、僵蚕等以助活血温运之功,从而能更好地消除损伤以后或风寒留着所致的肌筋粘连,甚至局部成块成索等症。此外,本方又集乳香、没药、山柰、甘松、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等或活血止痛,或理气止痛,或散寒止痛的止痛药于一体。故全方既能针对病机,又能较好地改善症状。
上药共41味,切片或打碎,每料用麻油7g(菜油亦可),将药浸入油内,文火煎熬至色枯,将药渣滤清。再熬至油老,滴水成珠,然后加入铅丹0g(徐徐筛入锅内,边筛边搅),膏成在锅内候冷,凝结成块。至翌日用火温热锅底,即可取出,收贮摊用。
可摊薄层于纱布垫上贴患处。
活血消肿,散风祛湿。
陈伤劳损或风湿疾病。
十二、铁扇散
龙骨15g,石灰9g,血竭6g,白芸香9g,炉甘石9g,赤石脂9g,象皮15g,乳香9g,没药9g,煅白螺蛳壳9g。
方中象皮止血敛疮,治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或溃疡久不收口;石灰止血,又能定痛敛疮;赤石脂止血又能生肌;炉甘石、龙骨、煅白螺蛳壳则均善敛疮,《玉揪药解》云炉甘石“最能收湿敛疮”,龙骨则性黏涩而善止血,煅白螺蛳壳尚能止痛散结;乳香、没药、血竭及白芸香活血定痛,血竭还能止血生肌,白芸香又有凉血解*之功效。故本方不失为一张理法严谨、配伍合理的治疗金疮出血及疮面不收的外用方药。
研磨成细末。
可撒布在创口面上,多与金枪膏或红玉膏合用。
止血敛疮,活血定痛。
金疮出血或创面不收。
十三、风湿热敷药
肉桂6g,公丁香6g,降香6g,白芷6g,荜茇6g,马钱子6g,樟脑6g,冰片6g。
方中肉桂为君药,其性辛热、味甘,辛以散之,热以行之,甘以和之,故能入血行血润燥,散沉寒,通血脉;同时配以公丁香、白芷等辛温之药,以走窜散结,温通经脉;佐以降香活血行气,马钱子消肿止痛,以助通利之用;更用樟脑、冰片透达经脉。并以活性炭、金属粉、硅石、氧化钠等添加剂自行发热以助药物透达之力。全方共奏温通经脉、祛风散寒、行气止痛之功,达到治疗损伤后期及风寒湿痹等病症的目的。
将上述药物与活性炭、硅石、氧化钠等添加剂打碎,拌匀后倒入半透的药物封包内,封口,外用不透之塑料膜密封,防止药物挥发后失效,使用时拆开塑料膜。
可外敷于患处,也可遵医嘱敷于相应穴位,搓松或抖动药袋即可产生热量温经散寒。
温经通络,祛风止痛。
风寒湿痹及各种损伤后期所致的酸痛、肿胀、活动不利等症。
十四、石氏熏洗方
生川乌9g,生草乌9g,生南星9g,生半夏9g,红花9g,桂枝9g,细辛6g,山柰9g,松节9g,紫草9g,桑枝9g,海桐皮15g,威灵仙15g,接骨木15g。
方中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细辛、桂枝、山柰等为辛温之品,取其辛能走窜散结,温能通行气血之功,从而缓解筋脉拘挛,起到改善局部组织气血循环之效;同时运用红花、海桐皮、威灵仙、紫草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之药,以疗陈伤劳损风湿之患,解筋骨关节酸疼之苦;更用桑枝、接骨木等延筋骨、透脉络,以疏通关节,逼邪外出,以求达到恢复功能之效。全方重点突出“通”字,以通为治,共奏温经通络、活血舒筋之效。
取上药,加水mL,煮沸后再用文火煎10分钟左右,将药汁倒入盆中待用。
将患肢置于药盆上,用浴巾围盖患肢及盆口,使患肢受到药液熏蒸。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浴巾,患肢进入药液中泡浴。每天熏洗两次,每次半小时左右。
活血舒筋,温经通络。
陈伤劳损,筋骨酸楚疼痛,或骨折后期关节粘连,活动不利等症。
十五、朱砂膏
樟脑90g,乳香(去油)60g,没药(去油)60g,松香(锅内融化,揉白取用)g,蓖麻子(去壳去油)g,麝香75g,冰片60g,银珠60g,茄窠虫(用高粱浸,要浸至虫烂)9条。
松香能吸附*浊脓腐;蓖麻子能“拔病气外出”(《本草纲目》);樟脑、冰片辛凉,清气泻热消肿;银珠泻火镇痛;乳香、没药活血通络止痛;麝香性走窜,无孔不入,可通络搜邪开窍;茄窠虫解*杀虫。全方有多种*性药物,以*攻*,去腐生肌,石氏胆略,可见一斑。
上药各为细末,混合均匀后放置于大口钵内,再将钵放于锅内,隔水炖透(约半小时)。若遇夏天,太薄可加松香末,随加随搅至好摊为度。
将膏药摊于薄纸上贴于患处。
活血通滞,消肿拔*。
疮*疖肿及无名肿*。
十六、红粉散
铅丹15g,铅粉15g,轻粉9g,穿山甲9g。
铅丹外用解*生肌;轻粉攻*敛疮;穿山甲攻坚破结,使邪*无所遁形。
上药各为细末,备用。
本方多用于耳病,将药粉吹入即可。
解*杀虫,祛痰利湿。
耳中出脓,或肚脐渗湿。
十七、青黛散
炮月石30g,萝卜霜15g,青黛15g,人中白3g,青果炭15g。
月石又名硼砂,性寒凉,咸寒可消肿;青黛入肝经,泻实火;萝卜霜降气凉咽;青果炭利咽豁痰;人中白从阴引阳,降虚火归原。全方多为肝胆经药,故善治单侧或双侧乳蛾。
各为细末,和匀收贮。
吹喉或咸橄榄切片蘸药后含口中。
清热降火,解*利咽。
咽喉肿痛,单双侧乳蛾。
十八、金锁玉匙散
*连6g,*柏6g,生甘草6g,薄荷头7个,人中白2g,西瓜霜21g,炮月石21,梅片6g,青鱼胆2个,儿茶6g,雄*6g。
喉痹多因风热郁结于咽喉,导致肿胀疼痛,发声不利。咽部为人身之关隘,心肝脾肺肾诸经皆过。故本方用*连、*柏清心肾君相二火;青鱼胆清胆火,兼滋肾阴;生甘草泄脾经伏火;人中白从阳引阴,引火归原;薄荷头辛凉祛风利咽;西瓜霜、炮月石等消肿止痛;梅片利咽开音。全方共奏清热滋阴、消肿利咽之效。
各为细末,和匀收贮。
吹喉。
清热泻火,散风消肿。
喉风喉痹,咽饮不利。
备注:本文选自《石氏伤科外用药精粹》,石仰山、邱德华主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不做用药指导,具体用药请遵医嘱,请勿以身试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