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索三仁汤打通三焦,清除湿热,让身体恢复 [复制链接]

1#
怎样治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

三仁汤,这一治疗湿热的经典方剂,源自清朝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它以苦杏仁为引,融合了白蔻仁、薏苡仁,共同构成了这一独特的“三仁”组合。不仅如此,三仁汤的组方远不止这三味药,实际上,它包含八味精心选配的草药。这一处方专为湿热内蕴、三焦不利及湿温初起而设,堪称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吴鞠通运用三仁汤治疗湿温,正是看重其能够宣化畅中,同时清热利湿。通过气化的推动,湿郁得以解开,而湿气一除,热邪便失去了依凭,疾病自然也就痊愈了。

三仁汤的草药组成包括:杏仁15克,正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以及半夏15克。煎煮时,需用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服三次。

三焦,这一中医藏象学说中的独特概念,虽为西医所无,却是人体五脏六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犹如一个包容五脏六腑的大腔,统领着各个脏腑间的协调与平衡。张景岳曾言:“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现代人面临多种疾病困扰,其根源在于三焦不通。三焦,作为人体内的重要枢纽,统领着五脏六腑的协调与平衡。一旦三焦受阻,就会导致经络淤堵、气血凝滞,进而引发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等众多疾病。三仁汤,这一专为通三焦而设的良方,其思路在于从上中下三焦出发,将体内的湿气宣散出去。它不仅能清利湿热,更能宣畅三焦气机,使邪气无处可藏。广东名医张立中老先生便是运用三仁汤的高手,他常在南方地区选用此方治疗因湿气堵塞引起的腰痛,效果显著。

三仁汤的草药组成恰如其分地对应了上中下三焦的生理特点。其中,杏仁苦辛宣利,能开通上焦肺气;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调中;生薏仁甘淡渗利,能清除下焦湿热并健脾。这三味药合用,便能宣上、畅中、渗下,达到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的目的。同时,半夏、厚朴的辛开苦降特性,以及滑石、竹叶、通草的甘寒淡渗作用,共同构成了三仁汤的完美搭配。

此外,三仁汤在治疗外感方面也显示出其独特优势。它能够疏肺气而和膀胱,从而启上闸、开支河、导水下行,使气畅湿行、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这种治疗方法不仅避免了使用燥热之品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更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精神。年春,严某,一名42岁的男性干部,在春节期间因频繁食用荤菜而感到燥热。家中暖气的影响,再加上凉菜和水果的摄入,以及外感的侵袭,导致他发烧不退。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包括脏器病、血液病、结核病、恶性疾病和细菌培养等,均未找到明确的病因。发烧持续到第18天,家属焦虑之下,请求中医参与治疗。

患者面色晦黄,全身困痛但能忍受,舌质红苔薄黄且稍腻,脉象细濡数,伴有大便不畅、小便浅黄的症状。每天下午3点左右开始发烧,体温维持在39℃左右,直至第二天黎明前后胸汗出(4-5点)发热才逐渐退去。上午稍好,但下午发烧依旧,食欲不振但能进食,口不甚渴。

根据中医理论,此病例属于湿温证,内有热邪外感风寒湿邪,同时脾胃湿滞。湿邪缠绵难愈,加之每天输液治疗增加内湿,导致病情进展缓慢。尽管西医曾考虑按“肠伤寒”治疗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全面查明病因需要时间。若结合中医的“三因辨证”治疗,将更有助于患者恢复。

针对此病例,我们采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包括黄芩、猪苓、茯苓皮、腹毛、常山和草果仁等草药。患者服用一剂后发热明显减退,三剂后病情基本痊愈。后续两次复诊均以健脾、利湿、益气、养阴方进行善后治疗并宣布康复。

此外,三仁汤对于治疗痹症也显示出显著效果。它能够宣上、畅中、渗下,具有全身性的作用,特别适用于湿滞者。虽然对于单纯的风寒湿痹症,临床上常用祛风、祛湿、驱寒的方剂治疗,但对于既有热象又有风寒湿错杂的病例,三仁汤常能发挥显著的治疗作用。我们常在三仁汤的基础上加入汉防己、姜黄和海桐皮等草药,收到了许多成功案例。例如,张某在年春夏之交出现外感症状后,逐渐出现手、足关节肿痛,尤其是足踝部。住院接受西药治疗多日无效后,夜间疼痛加剧。经过详细检查未发现类风湿、结核、痛风或肾病等阳性体征,最终仍按“风湿”观察并接受中医治疗。患者午后体热,但体温不升,伴全身困倦,体态略胖,饮食尚可,口干不甚渴,小便黄,大便不秘。舌质红,苔薄黄腻。针对此症状,我们选用三仁汤为基础方,加入汉防己、姜黄、海桐皮各20克,经过十余剂治疗,患者病愈。此外,三仁汤在痛风治疗中也显示出显著效果。对于“尿酸”增高且疼痛不止的痛风患者,我们常在三仁汤的基础上加入汉防己、姜黄、海桐皮,并配以川木瓜30克、车前子30克(车前子为《中医杂志》单药经验方)。若湿重热重,则再加生石膏30克、苍术30克,临床效果理想。

三仁汤还广泛应用于肩周炎及颈椎病的治疗。对于常治不愈、针灸推拿理疗后效果仍不显著的患者,我们同样采用三仁汤为基础方,并加入汉防己、姜黄、海桐皮,再配以酸枣仁、玄胡、鸡血藤、夜交藤各30克(此为马有度先生二仁二藤汤),疗效显著。

此外,三仁汤还能治疗由湿邪充滞皮肤引起的皮肤病。通过通达三焦、透表散邪,三仁汤能有效驱除卫外的湿邪。例如,面部疣状物增多,西医认为是“病毒寄生”,中医则认为是湿邪滞留皮肤。治疗时,我们重用薏苡仁克,并加入广三七克,服用10剂以上即可见效。

对于白痦病(皮肤出白色痱疹样颗粒,晶莹透亮,内含浆液)和手足口病(多属湿热病邪范畴),三仁汤同样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我们常在三仁汤的基础上加入板蓝根、连翘、二花、鱼腥草等中药治疗,效果较快。

在治疗口疮方面,三仁汤也展现出其独特优势。对于急性口疮患者,现代医学的“消炎”和中医的“清火败毒”方法均可奏效。然而,对于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慢性口疮患者,治疗则显得较为棘手。在尝试多种治疗方法后,我们发现三仁汤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里再提供三仁汤的参考应用,以增加一种治疗慢性口疮的途径。慢性口疮的辨证,既不属于单一的脏腑经络,也不仅仅涉及实火或虚火。在六气中,湿邪是最难迅速祛除的。尽管舌为心苗,但脾主口,而脾又与湿邪密切相关。在临床上,遇到寒热错杂、虚实难以分辨的情况时,我们常常从湿邪的角度进行考虑,从而找出三仁汤的主症。对于偏热的患者,我们可以加入玄参、丹皮、生地来清热;湿热夹虚者则可加入胡连、当归、甘草以调和;若偏风热或过敏者,则选用薄荷、白鲜皮、蝉蜕来疏风清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