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草果,可别当成水果看 [复制链接]

1#
北京青春痘医院医师 http://m.39.net/pf/a_8740647.html

我们都知道,中药大部分来源于植物,而植物又是人们粮食的一个主要来源。所以,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很多粮食蔬菜以及水果,同时也是一味中药。草果也是其中之一。

从名字上来看,草果似乎也是一种水果。但对中药略有所知的人就明白,草果当然不能算水果,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植物的果实而已。

从植物属性来看,草果属于姜科草本植物,入药的部分是草果的成熟果实。而传统本草家则认为,草果性味辛温,主要就是入脾胃二经,能燥湿散寒,还能截疟。

《本草正义》里对草果的描述:(草果)辛温燥烈,善除寒湿而温燥中宫,故为脾胃寒湿主药。按岚瘴皆雾露阴湿之邪,最伤清阳之气,故辟瘴多用温燥芳香,以胜阴霍湿浊之蕴祟。草果之治瘴疟,意亦犹是。然凡是疟疾,多湿痰蒙蔽为患,故寒热往来,纠缠不已,治宜开泄为先。草果善涤湿痰,而振脾阳,更以知母辅之,酌量其分量,随时损益,治疟颇有妙义,固不必专为岚瘴立法。惟石顽所谓实邪不盛者,当在所禁耳。

而《本草求真》则把草果和草豆蔻对比,说:草果与草豆蔻,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服之皆能温胃逐寒。然此气味浮散,凡冒巅雾不正瘴疟,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

综合复习了一下历代名家对草果的运用经验,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1、健脾燥湿:

草果性味有特殊的辛香,和白豆蔻、草豆蔻之类的气味相近,这很符合中药“辛能发散”之义。

草果常被古代中医用于一些寒湿中阻,脘腹胀满、甚至引起的呕吐泄泻之证。

由于草果的辛香气味浓烈,有比较强的燥湿散寒之用,对于寒湿组织中焦脾胃,导致脘腹胀满不舒,或者脘腹疼痛甚至呕吐泄泻,常与厚朴、苍术、豆蔻之类配伍。

2、截疟: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的“疟”不能等同于现在所说的疟疾。

草果截疟,更多是指一些寒湿之邪偏盛导致的寒热往来,或者对山岚瘴气、秽浊湿气引起的瘴疟。

在这个时候,草果可以与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3、开胃醒脾:

由于草果有浓烈的形象气味,中医认为辛能醒脾,如果是因为寒湿或者湿气困于中焦,导致胃口不好,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腻,草果就能起到开胃醒脾的作用。

传统中医对草果的使用,其实并不是很多,笔下的写法也有草果、草果仁、炒草果仁等名字。

其中的炒草果仁,就是把草果仁打碎之后,再炒*后入药,这么炮制之后,能稍微缓解其辛烈之性。

介绍一下和草果有关的几个方剂:

草果饮:出自《证治准绳》,组成为草果、高良姜、厚朴、藿香、半夏曲、丁香、青皮、生姜、大枣,善于调治寒湿内积,胸腹胀痛。

达原饮:出自《温疫论》,组成为:槟榔、厚朴、芍药、*芩、草果、甘草,善于调治瘟疫、疟疾邪伏膜原,先憎寒而后发热,然后但热不寒,或发热以傍晚明显,同时还有头疼身痛,脉数等表现。

草果和其它化湿中药的对比:

1、扁豆:也能化湿,但主要是健脾补脾;

2、石菖蒲:偏重于化痰湿,同时还能开窍醒神;

3、海桐皮:更侧重于清利湿热,常被归纳入祛风湿之类;

4、半夏:主要能温化痰湿,常被视为止咳平喘之药;

5、白术:更侧重健脾燥湿,也扁豆一样,也被认为更偏于健脾;

草果的应用注意:

1、草果不太常用,主要根据湿阻中焦的程度,以免病轻药重之弊。

2、主要用于寒湿中阻之症,常配合温里药同用;配伍清热燥湿则用于湿热之证,气滞明显则了又配伍理气行气;脾胃失运,则需配伍健脾和胃;湿邪较重,还可与利水渗湿配伍。

3、草果化湿、燥湿,容易耗阴伤津,所以阴虚津少、舌绛光剥者不宜。

4、草果含挥发油而气味芳香,所以不宜久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