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中医为何把白酒看成宝 [复制链接]

1#


  “酒”在方剂中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后人往往忽略和轻视其作用而弃之如蔽履,结果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使方剂的功效大打折扣。


  酒运用到医药上由来已久。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帝内经》十三方中,记载用酒治疗疾病的就占有五个方子,如《素问·汤液醪醴论》的“醪醴”,《素问·缪刺论》的“左角发酒”、《素问·腹中论》的“鸡矢醴”、《灵枢·经筋篇》的“马膏膏”法、《灵枢·寿天刚柔篇》的“寒痹熨法”等,以上五个方中,都用到酒。


  其中不仅有内服剂,而且还有外用法,这对后世医学用酒剂治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后汉张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他在著《伤寒杂病论》里,记载用酒的方剂更多了,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篇》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是用清酒及水同煎的,清酒即米酒之陈香者,取酒以宣通百脉,流通气血,使经络畅利并引诸药更好地发挥作用,气血和,经隧通,则阴阳得平,脉复而心悸自安。


  多年来,老中医在临证时,对用炙甘草汤加酒煎与不加酒煎,曾多次作了比较,感到其疗效确有差异。


  举一个例子,例如利胜大队姚金秀,患心动悸,脉结代。


  老中医用炙甘草汤方,起先数诊未嘱加酒,而效不显,后再诊时嘱其煎药时一定要加酒,服后效显著,这就说明了经方组合之严谨,用药配伍之精当,而如果本方不加酒煎,疗效虽然也有,但比较慢。

适当地选择运用,不可拘泥


  再有如《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载:“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此方加清酒同煎者,以其助诸药活血而散久寒也。


  又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括蒌薤自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以上二方,均以白酒为药,方中所称之白酒。


  据《千金方》《外台秘要》谓:“白酒即米酒之初熟者”。


  米酒即今之醪糟。现市上所售之白酒,也称烧酒,但在临床运用上很不一致,有用高梁酒的,有用绍兴酒的。


  但在用途上,应根据病情、体质、天性等不同情况适当地选择运用,不可拘泥。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笔者在学医时,跟随老师临证见习时,一日曾遇一老年患者,突患胸闷心痛剧烈,短气不得卧,头汗淋漓,手足发冷,病势急重。


  按其脉象沉紧,舌苔自腻,老师即问平素会饮酒否?曰:“会”。


  老师随即处方以瓜蒌六钱、薤白四钱,半夏三钱、淡附片五分、干姜五分、白酒四两,嘱其家属加水适量速煎予服,并教导笔者说:此即《金匮要略》所载之胸痹心痛证也。


  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而其中白酒为必用之药,因为酒性大热,能通血脉,并助药力,血脉通畅,通则不痛矣。


  翌日,其家属又邀复诊,云服药后心痛渐止,昨夜已能安卧,要求再去复诊。

可以和血止血,亦可以暖宫调经


  又如《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载:“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胶艾汤方用清酒以行药势,与全方合用。


  可以和血止血,亦可以暖宫调经,更可以治腹痛、安胎儿,所以本方为妇科中常用的有效方剂。

酒能行血,红花能活血止痛


  再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载:“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药用红花一两,酒一大升,煎减半,未止再服。


  按本方亦用酒,以酒能行血,红花能活血止痛,二药合用,则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笔者在平时临证时,凡遇妇人因风寒而致闭经腹痛,或月事愆期,少腹冷痛者,常用此方煎服,或用红花一两,高粱酒一斤,浸后早晚各服半两,(具体剂量灵活掌握)常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此方价廉药美,诚良方也。


  可惜现在有的临床医生已很少用了。


  民间常用红糖烧酒隔水炖暖内服,以治脘腹受寒冷痛,往往获效,因红糖甘温,酒性大热,温通血脉,亦即取甘者缓之,热以疗寒的旨意。

酒性温热,能活血行瘀


  据初步了解,某些地区,(如宜兴等地)民间有这样的传统习惯,妇人产后,必定要喝点酒。(不会喝的例外)这是什么道理呢?


  老中医认为:酒性温热,能活血行瘀,中医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理论,产后喝些酒,是有利于养血活血,早日恢复健康的作用吧!

对风寒湿痹患者


  根据其风、寒、湿邪的偏胜,正气的强弱,气血的盛衰等不同情况,常用蠲痹汤加减,药用羌活、防风、姜*、当归、赤芍、*芪、生姜等为基础方。


  如风偏重者重用防风、海风藤、秦艽、五加皮等以祛风为主,寒偏胜者加干姜、桂枝等以祛寒为主;


  湿偏胜者加生苡仁、苍术、萆薢等以化湿为主,上半身关节痛者用羌活,下半身痛者用独活;腰部酸痛者加川断、狗脊,杜仲、桑寄生;正气不虚者可去*芪;病久气血两虚者加益气养血药。


  另外,如乌梢蛇、青木香、威灵仙、千年健、牛膝、防己等均可适当选用,以上药物,剂量可以根据具体病情灵活掌握,并嘱用高梁酒浸后常服,夏天浸两周,冬天浸三周,或者将药及绍兴酒放在砂锅内密封盖紧,隔水蒸煮三小时,然后滤去渣滓,即可服用。


  但酒宜选择质量好的一种,便于存放,否则易于变质失效。


  这样辨证用药浸酒,服后多能获效。


  但对热痹一证,不宜用酒,药以水煎为妥。


  根据药理学报道,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常需酒、乙醇中提取,如五味子水煎不及乙醇中提取好,丹参煎剂不如酊剂等等,所以目前新药(包括部分中药为原料)以酒、乙醇中提取为多。


  酒在医药上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它可涉及到内、外、妇、儿、伤、针灸推拿、中药炮制、预防等各科的部分适应病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