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ldquo痹rdquo三大法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蓝字“艾国医”→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导读:今天学习江西抚州名中医李元馨先生治疗痹症的3个经验方。

01

驱邪蠲痹

痹证多由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治疗上应以驱邪为主。

李师治痹基本方是以独活寄生汤化裁(独活、桑寄生、秦艽、防己、威灵仙、桂枝、石楠藤、海风藤、牛膝、五加皮、海桐皮、甘草)。

本方适用于一般寒湿痹痛发作,或下冷水使痹痛更严重的病例。

根据具体病情,酌加下列药物:

全身痛无定处,或上肢偏重者,加防风、羌活;

下肢痛甚湿胜者,加木瓜、苡仁、萆薢、蚕砂;

腰痛明显者,加狗脊、杜仲、续断;

兼瘀,痛点固定者,加乳香、没药、片姜*、刘寄奴;

久痹顽固不易愈者,加钻地风、络石藤、千年健、老鹳草,或浸酒五至七天后饮药酒;

痛剧,寒湿甚,脉滞细无数象者,加附片、川乌、草乌。

02

柔润舒筋

对于他医用温燥剂屡治不效的痹痛,则用柔润舒筋法,易使疼痛消失,关节运动恢复正常。

故李师认为不可一概用祛风散寒化湿法去治疗痹证。

兹将柔润舒筋法介绍如下:

(姑名柔润舒筋汤)药物为:天冬、麦冬、石斛、白芍、木瓜、当归、熟地、苡仁、牛膝、桑枝、络石藤、石楠藤、甘草。

其中以养阴和血药物为主,如熟地、天冬、麦冬、石斛,一般可用9~15g,白芍宜生用,每方不能少于9g。桑枝可用至30g以上,且以新鲜桑枝捣烂入药为妙。

主要适用于素体阴亏血少而罹痹证者,或热痹后红肿发热虽退,津伤液劫未复而痹痛未去者;或试用温经燥湿通络之剂,以及火罐艾灸等法后,使筋脉失于濡养、运动更为不利者。

一般可见到患者比较消瘦,纳谷减少,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结,患肢不能屈伸,疼痛夜甚于昼,脉象细数。

阴血不足,可以影响关节活动、产生痹痛。而热痹可以伤阴,更不言而喻,所以这类痹证,是不可以用辛温燥热之品去治疗的。

但有关内伤阴虚痛风的治法记载不多。朱丹溪氏在《丹溪心法》中言:“瘦人肢节痛,是血虚,宜四物加防风、羌活”,对我们制定柔润舒筋法有启发作用。

曾某,女,30岁,农民,年12月14日入院,住院号。

全身骨节疼痛已一个多月,先后服过麻*附子细辛汤、阳和汤、蠲痹汤等未见效。又曾注射链霉素、口服磺胺类药片及用过火针,疼痛反见增剧。

入院时已不能步履,不能脱衣,呻吟呼痛,不能入寐。表情痛苦,形瘦如柴,不思饮食,心中嘈杂,大便数日未行,口渴苔*,脉弦数,四肢关节并不红肿。

属血脉关节失于濡养,拟方柔润舒筋。

熟地、木瓜、薏米仁各12g,天冬、麦冬、石斛、牛膝、当归、白芍、秦艽、石楠藤、络石藤、海风藤各9g,嫩桑枝1尺,甘草3g。服5剂,疼痛消失。

惟肩臂不能上举,再服10剂,活动自如,胃纳精神如常。

出院后二月,同村病人来门诊,谓该人关节痛未发,形体已充,且已参加劳动。

03

温阳宣通

李师治痹痛,除独活寄生汤及柔润舒筋汤外,对于阴寒凝滞而致痹痛,选用《外科全生集》的阳和汤(麻*、熟地、白芥子、炮姜炭、甘草、肉桂、鹿角胶)。

阳和汤原治“流痰及一切漫肿无头,平塌白陷之阴疽”。李师根据其温经散寒之作用,用治阴寒凝滞的痹痛,特别是西医所称的坐骨神经痛,有一定疗效。

若用一般驱风散寒之剂不效,痹痛不能站行,脉沉细不数者,可考虑选用阳和汤。

方中熟地必须重用,以监制其他药物的辛燥;还可加用穿山甲,取其攻通之性以助阳药深入病所;也可加用附片,以散寒止痛。

蒋某,男,40岁,驾驶员,年1月18日入院,住院号99。

患者年即患脚痛不能行走,反复发作,西医诊为坐骨神经痛。

这次发作已二周,足不任地,夜痛不能入寐。经治一月,效不显著。

请李师诊治,见其形痩,下肢运动不利,但无红肿,纳减,二便如恒,脉沉细而濡。断为寒湿沉积于筋骨之间的痹痛,用阳和汤加减。

处方用:熟地24g,炙甲珠9g,鹿角胶9g,白芥子9g,麻*4.5g,附片3g,肉桂3g,炮姜2g,连用6剂,痹痛大减,能扶杖缓行。

原方加附片为一钱半,增海桐皮、千年健、五加皮各9g,续进9剂,症状消失出院。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证卷(上)》,单书健、陈子华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8。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