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许江陪嫁妆 [复制链接]

1#

在乡村,百姓人家的姑娘大了,到了找婆家的年龄,做父母的可就操心了。不但要托亲戚靠朋友为女儿提媒找婆家,还要为女儿的嫁妆操心劳神。这陪嫁的嫁妆可谓是女儿进入婆家门的试金石、敲门砖。丰厚的嫁妆代表了女儿的身价,代表了娘家的家境实力,自然婆家也会对女儿另眼高看,从此女儿在婆家的生活不受难为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嫁妆就是女子出嫁时娘家陪送的财物,也称“嫁资”、“妆奁”、“嫁妆货”等。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无论家庭贫富,做父母的都会尽力为女儿筹办。

在过去,嫁妆的多少常常影响到婚约的缔结,丰厚的嫁妆往往可以使女性取得更高的身价。在农村,嫁妆大体上就两种:木质的家具和生活用品。生活用品主要是衣物首饰和日用器具。

做家具是筹办嫁妆的重头戏。在农村,有姑娘的人家,会在孩子小的时候,把自家的房前屋后都种上桐树、椿树、榆树、槐树等树苗。孩子们长个儿了,树苗也成大树了。入冬时节,把长成材的大树除倒了,截成段段,锯成板材,捆好了,放到一个通风且闲的地方让它慢慢地干燥。

女儿的亲事定了,该准备陪嫁妆了。这个时候放置在院中好几年的木材也干燥了。冬天里,是农村难得的农闲时节,可以请一个木工师傅,为女儿做几样趁心如意、漂漂亮亮的陪嫁妆家具。这一做就是一个冬天。快到过大年了,一件件按自个儿心事打的家具就完工了。等到来年开春,再请来油匠师傅,把去年冬天做好的白茬家具刷上起明刷亮、光鲜照人的油漆。等油漆晾干了,安上锁头拉手,把箱子里面粘上一层漂亮的花纸,至此,父母给女儿准备的陪嫁家具就做好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农村百姓人家给女儿准备的陪嫁家具式样是:带鞋柜的木箱、方桌(八仙桌)、官椅、两头上下带小柜子的条几、脸盆架、下边带箱斗的抽屉桌、搭衣架、柳圈椅(太师椅)、小椅子、小板凳等等,不同年代还有不同样式的家具加入。家具油漆的颜色大体就是一种——枣红色,有深有浅,因为红色代表着喜庆,结婚办喜事当然要红彤彤的一片,让人一看就心情愉悦。

家具一般陪多少呢?在乡下农村,孩子少、经济好一点的家庭有十二件、十件的,最少也有八件、六件。陪的件数都是双数,一样算一件,比如,一对箱子就是一件。

陪嫁妆的另一半是生活用品,主要有手工织布、手工缝制的棉被子、夹被子、床单、枕巾、枕套、四季衣服、鞋袜等等,都是母亲点灯熬油,半夜半夜一针一线做出来的,件件都是娘的辛苦情;还有时髦的衣服料子,如的确凉、花格布。看过豫剧《朝阳沟》的都有印象,银环穿的上衣、肩背的书包就是花格布料做成的,这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另外,还有脸盆、茶缸、酒杯、筷子、掸子、花瓶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以红色为主,图的也是个吉利。至于家电方面,就只有赵本山在小品里说的“手电筒”。

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土地承包到户,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陪嫁妆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陪嫁妆中的箱子被大立柜(大衣柜)代替;方桌条几被电视柜、矮组合柜取代;抽屉桌被新式的梳妆台取代;官椅被办公椅取代。另外,缝纫机、电视机、冰箱、音响、录音机等等,也都加入到了陪嫁妆的行列。家具的油漆颜色也不是枣红色独霸的局面了,各种浅色,如荷花粉、鸭蛋青、柿皮*等等妆亮了新房。而现在,所有陪嫁妆则被婚房装修中的墙壁组合柜、组合沙发、茶几、电视柜、空调、餐桌椅子等几样潮流家具所承包。农村人家请木工师傅、用院子里长成的树木做陪嫁妆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现如今的陪嫁妆也用不着女孩子的父母亲操心劳神了,男方的婚房装修一次搞定,女方适当地把做家具的钱添加到装修费用里完事,只管把陪嫁妆的生活用品置办好了运到装修好的婚房,填装到新式的墙壁衣柜里即可。

百家岩稿酬与奖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