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63岁,四川省峨眉山市人,年11月5日诊。01反复腰腿疼痛10余年,复发加重1天。患者为笔者母亲,患腰椎病已10余年,年急发时,医院行腰椎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后病情反复发作,发作时腰痛牵扯双腿,行走、坐卧、下蹲、起立困难。近10年来,多在长时间行走、背或搬运重物后发作,每次发作均以内服中药合以艾灸缓解。近半年来,因服用笔者所配制补肾丸药,病情未发。此次因气温突降,室外大风,连续几日接送小孙女上幼儿园,于1天前病情发作。当日下午,笔者门诊结束回家,母亲病情已十分严重,诉腰痛,站立、行走、坐卧、转侧均困难,缓缓而行、缓缓起身,不时牵扯,剧烈疼痛,有腰部无法支撑感,起床困难,睡卧于床。前一日与当日白天笔者未回家时,母亲已自行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又服中成药壮腰健肾丸、金匮肾气丸、跌打丸和中药药酒,父亲又为母亲做了艾灸治疗,均不能缓解,眼看不起于床。傍晚6点,笔者为母亲诊查。舌淡紫,苔薄白腻,脉弦紧,寸脉浮。02辨证:风寒外袭,太少两感。治法:辛温宣散,温阳散寒,通利经气。处方:麻黄细辛附子汤合葛根汤加减。方药如下:制附片15g(另包,先煎45分钟),桂枝15g,生麻黄8g,北细辛6g,白芍15g,大枣15g,炙甘草6g,葛根30g,党参12g,独活15g,生白术20g,茯苓20g,生姜7片(自加)。2剂,水煎服,一日半一剂。03当晚笔者到云南中医学院呈贡校区给学生上选修课,医院坐诊的研究生,医院按方抓药2剂。课后9点,研究生带抓好的中药到教室交给笔者,但告诉笔者,医院中药不齐,故少白芍一味。已近深夜,又地处呈贡新区,无处抓药,虽少白芍一味,也只能如此。晚上9点40分到家开始为母亲熬中药,10点40分熬好,母亲服中药1次,当晚安睡。翌日晨起,疼痛霍然减轻,已能自如起身、行走、下蹲,还有轻微腰痛。服完此方2剂,再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淫羊藿、杜仲、巴戟天、川续断、威灵仙、路路通、秦艽、川芎、补骨脂、白芍、黄芪、木瓜、川牛膝、炙甘草,2剂而安。04考虑冬节将至,天气转寒,而脉弦紧,为寒邪外袭所致。本案患者已有腰椎间盘膨出病史10余年,此次急性发作。病情迁延10多年,本有肾气不足,不任外邪,但急发并非以虚证为主,而与外邪有关。治疗本“急则治其标”,先祛外邪,不得见腰痛便立即施以各种补肾药。若缓急未分,于邪气羁留之时,过早使用补肾药,必然引邪深入,非但腰痛不能缓解,反而可能迁延不愈,导致腰椎疾病长期治疗无效。故治疗腰痛,定要先分清虚实,不得一见腰痛便补肾。此次急发,乃因外出接送小孩,又遇气温突降,由此考虑风寒外袭所致。腰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又急发在表,先从太阳论治。《伤寒论》第31条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虽然在条文中,葛根汤证的病位在项背,但经脉连属,腰背强痛属太阳者亦可以用此方。因此,先用葛根汤,祛太阳之邪。病程日久,肾气已虚,太阳受邪,下至少阴。为鼓舞正气,加附子温太阳底面少阴之寒,温阳而祛寒湿;同时,附子与葛根汤中所含桂枝汤相合,有桂枝附子汤之义,以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另加党参益气,又防辛温发散太过。因舌苔薄白而稍腻,考虑夹湿邪,加白术、茯苓利湿除湿,又取肾著汤之义。《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云:“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甘姜苓术汤即肾著汤。本方除腰部寒湿,为治疗寒湿腰痛代表方。笔者方中虽无干姜,但有生姜辛温发散寒湿。加独活,以祛风湿止痛,善治下半身痹痛。以上诸药合用,急则治其标,风寒得散,故一服见效,当晚服药后,第二天就可起身走动,可见经方辨证运用之速效。外邪解散后,再以补肾祛风湿之法善后。本期专家:汪剑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出站博士后。任教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现任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主任,云南中医学院第四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擅长诊治:内科、儿科疾病,多愈奇症、难症、重症,日诊病人过百,门诊患者远及云南、四川、北京、广东、贵州、东北各地,建有圣爱名医工作室。扫码即可问诊责任编辑丨马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