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良院士中西医诊疗融合创新团队与医院方勇飞主任团队合作,在中国领军期刊《Engineering》(工程)发表了题为“TheCorrelationBetweenDecreasedOrnithineLevelandAlleviationofRheumatoidArthritisPatientsAssessedbya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Double-BlindClinicalTrialofSinomenine”(“血清鸟氨酸水平下降与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情况密切相关:从青藤碱的一项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中得到的启示”)的学术论文。项目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治疗前中后类风关患者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检测,首次发现血清鸟氨酸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情况密切相关,即随着治疗缓解,鸟氨酸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前鸟氨酸水平可一定程度上预测正清风痛宁治疗后的疗效应答情况,提示鸟氨酸具有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价指标的潜在价值。
《Engineering》是中科院JCR期刊分区1区期刊,在全球工程综合期刊排名第一,年影响因子为12.。
正清风痛宁(SIN)是从中药青风藤中提取出来的单体成分,与同类型产品相比较,有效成分清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且价格低廉。从年至今,刘良院士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正清风痛宁临床、药理、药物制剂等相关研究,是目前唯一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双目录的治疗类风关单体药物。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前瞻性、双盲双模拟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展了正清风痛宁单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正清风痛宁与甲氨蝶呤单药疗效相当,正清风痛宁与甲氨蝶呤联用较正清风痛宁、甲氨蝶呤单用效果更好;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正清风痛宁单药治疗组转氨酶升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甲氨蝶呤组。结果为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关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
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关临床有效性评价
本研究第一作者为医院石颖博士、广州中医院(医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潘胡丹教授;通讯作者为广州中医院(医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良院士、医院方勇飞主任。
该研究由湖南省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及澳门特区科技发展基金资助。
刘良院士中西医诊疗融合创新团队
刘良院士中西医诊疗融合创新团队由刘良院士领衔,现有首席科学家1名,教授6名,是一支多学科交叉、学术梯队合理、创新能力强的国际化创新团队。研究人员具有在国内外知名教研机构的学习或工作经历,通晓中英双语,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国际视野。
潘胡丹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广州中医院/医院,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融合创新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兼任知名SCI期刊PharmacologicalResearch、Engineering编委/青年编委。近5年在AnnRheumDis、Microbiome、Engineering、PharmacolRes、PharmacolTher、N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