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nb.ifeng.com/a/20200107/8054811_0.shtml刘裕出生没多久,他母亲赵安宗就因为产后感染,不久就去世了,他爹没有多余的钱给他请奶娘,襁褓中的刘寄奴面临人生第一个危机——断奶危机。
虽然各类史书里都说刘裕自幼家贫,但是这个穷只是相对而言的。咱就不说他是刘邦弟弟楚王刘交之后这事了,毕竟另一个中山靖王之后也曾落魄到编草鞋的地步。但爹刘翘,在当时还是东晋彭城郡的功曹,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市委办公室主任级别,相比于普通人已经不知高了多少个级别。刘裕的姥爷,是平原郡的太守赵裔,相当于今天的市级一把手。
这样一个家庭背景,除非是落魄,否则就是落魄。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刘裕出生在晋陵郡丹徒县京口(今天的镇江),这个地方不属于彭城郡,所以搞不好刘裕他爹那个市委办公室主任只是一个虚职,所以也就能理解为何自幼家贫了。
《资治通鉴》卷:初,彭城刘裕,生而母死,父翘侨居京口,家贫,将弃之。
因为养不起,刚刚丧母的刘裕差点被亲爹扔掉,幸亏他姨妈赵氏阻拦,并接过去抚养,刘裕才得以活下来。
刘翘虽然养不起孩子,但是还是能娶得起老婆的,老婆去世以后,他又娶了一个县令的女儿萧文寿为继室,萧文寿后来又给他生了两个儿子。
可见那个时候娶媳妇的彩礼搞不好比请一个奶妈还要低。
刘裕大概十岁的时候,这个亲爹也不小心去世了,对于这个落魄的家庭来说,一个中年女人,带着三个儿子,简直是雪上加霜。
年幼的刘裕被迫像他那位远房族亲刘备一样,跟着继母编草鞋、打零工糊口。
所以刘裕小的时候是真穷,比他爹还要穷,因为穷,也就没有什么机会读书,可能认点字,估计是他爹教的,会写自己的名字,但肯定不会读《春秋》。没钱读书也就没有机会靠近当时的社会名流和经学名士。
由于当时的选官制度是推荐制,实际上就是门阀士族垄断制,所以没有人脉,基本也就没有啥做官的机会。
刘裕的上升通道基本被锁的死死的。
命运在给刘裕家封窗户的时候,也会悄摸摸的给他留下一扇窗户。
东晋时期,由于北方大量流民南迁,这帮人一路迁移,渡过长江到达彼岸的京口,就再也跑不动了,加上这里有长江天险,北方政权也很少攻击到这里,所以大部分北方流民就汇集到京口。
公元年,由于前秦已经完成北方统一,东晋面临的北方压力剧增,于是命谢安以京口、广陵等地的流民为基础,组建了著名的北府兵。南迁的流民因长途跋涉,途中少不了被盗贼劫匪骚扰,为此很多流民组织甚至自带武装,以求自保,北府兵又招募这些流民中骁勇精悍者入伍,所以北府兵从建军之日起就取代那些腐化的士族武装,成为东晋王朝的精锐部队。
北府兵的巅峰战役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以后不久,谢氏门阀退出对北府兵的控制,出自将门世家的刘牢之成为北府兵领袖,北府兵从被门阀士族控制变成被武将控制,也就因此成为朝廷制衡地方门阀的中坚力量。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十三,自帝即位以来,内外乖异,石头以南皆为荆、江所据,以西皆豫州所专,京口及江北皆刘牢之及广陵相同雅之所制,朝廷所行,惟三吴而已。
荆扬之争已经出现雏形,东晋内部演变成以恒玄实际控制的荆州和朝廷实际控制的扬州两个板块。不仅如此,朝廷内部还有司马元显父子专权。
总之一句话,东晋王朝起数将尽。
刘裕虽然穷,但是并不甘心一直穷下去,为了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染上了赌博的毛病,并为此欠了京口首富刁逵巨额债务。后来因为欠钱不还,赌徒刘裕被首富刁逵抓来吊打一顿,恰好被登门拜访的王谧撞见,王谧一时看不下去,就替刘裕还了钱。临走为了鼓励刘裕重新做人,还给他留下一句“卿当为一代英雄”。
《宋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上》:初,高祖家贫,尝负刁逵社钱三万,经时无以还。逵执录甚严,王谧造逵见之,密以钱代还,由是得释。
懵逼的刘裕非常懵逼,活了三十多年,看惯了白眼和嫌弃,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好人,不仅帮他还钱解困,还第一次如此的肯定他的人生。
不能再这么浑浑噩噩下去了,刘裕咬咬牙,想起最近京口正在招募新兵,于是回去收拾一下,跑去参军了。
以上心理活动纯属本人杜撰。
公元年,东晋孙恩在会稽起兵造反,江东八郡纷纷相应,朝廷赶紧命刘牢之率领北府兵前去镇压。刘裕也因此被抽调进入刘牢之麾下,随同刘牢之出征。他的命运也因此出现转折。
镇压孙恩起义成为刘裕出人头地的关键一步,让他从一个下级军官迅速成长为战功赫赫的明日之星。
十二月,刘牢之率领北府兵抵达前线,刘裕率领十几人去侦查起义军动向,其实就是斥候的角色,不幸的途中撞上几千起义军,跑是来不及了,刘裕硬着头皮带着手底下十几号人冲杀上去,据说身边的人都大部分战死殆尽,只剩下刘裕和不多的几个兄弟挥刀酣战,就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后方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听闻前方喊杀声,率领骑兵主力赶来,将义军击溃。
刘裕以主角光环的身份一战成名,也因此受到刘牢之的重视。
第二年,孙恩卷土重来,攻占会稽,杀死守将谢琰(谢安之子),刘牢之再度领兵东征,将孙恩击退,然后派刘裕率领几百名士兵驻守句章城(今天的宁波),孙恩连续派人攻击句章城数月,遭到刘裕的顽强抵抗,然后刘牢之率领主力追过来,再次将孙恩击退。
第二年春(年),孙恩疗伤完毕,再次主动出击,这次他决定不再跟刘裕死磕,而是绕道攻击海盐县,没想到刘裕早就熬着一双红眼盯着孙恩,居然在孙恩抵达海盐县之前,提前率部进入海盐县城。
人这一辈子,越是想逃避的东西,越是逃避不到。比如失眠的你,比如被刘裕纠缠不清的孙恩。
刘裕奔到海盐以后,马不停蹄,立刻修筑城墙,孙恩的起义军连攻数日不得,刘裕趁其懈怠,组织敢死队敲锣打鼓的冲出城突袭,起义军措手不及,全线溃败,大帅姚盛被刘裕斩杀,然后刘裕又使出朴素版空城计,假装撤出海盐县,等起义军进入县城马上又掉头突袭,再次将起义军杀败。
孙恩不禁仰天长天,既生裕,何生恩!
好在孙恩还不是死脑袋,擦干眼泪,整肃一下军队,孙恩又率领起义军掉头攻打沪渎垒(今天的青浦),但刘裕依然痴情不改,不依不饶的率军追了上去。走的时候海盐县令也派儿子鲍嗣之带着一千民兵前来助战。
这次就那么好的运气,由于猪队友鲍嗣之轻敌冒进,被起义军全歼,刘裕的部队也陷入被动,只好且战且退,最终撤出战斗。
终于摆脱刘裕的孙恩最终在五月攻破沪渎垒,吴郡内史袁山松及守军四千余人战死。
六月,孙恩起义军突然出现在丹徒附近,部队达到十几万人。
丹徒,是距离首都建康最近的城,我们前文所说的京口,就属于丹徒县的一部分。如果攻占丹徒,下一个目标就是朝廷所在的建康。
一时间,东晋王朝举朝震动,四处发布诏令勤王,远在荆州的恒玄也趁机要率兵过来勤王,吓得司马元显马上以朝廷的名义拒止。
刘牢之带着北府兵主力还在山阴(绍兴)蹲孙恩,孙恩已经带着部队快跑到丹徒了。刘牢之自己是来不及了,赶紧命令刘裕率部火速救援丹徒。没想到刘裕速度飞快,竟然和孙恩同时到达丹徒。
随后,刘裕来不及修整,马上带着部队直击孙恩本部,估计是孙恩的起义军也累得要死,竟然被“大破之”。再然后,就是豫州司马尚之带着“西府兵”和刘牢之带领的北府兵先后赶到,孙恩的战略目的彻底落空,只好退走。
刘裕凭借这个吊炸天的军功,被封为建武将军,领下邳太守,荣登北府兵高级指挥官序列,然后带着北府兵继续追击孙恩,孙恩一路败退,最后在临海投海自尽。
到这里,落魄的刘裕已经彻底告别过去,翻身成为军队中的新贵。我们还不能说他是东晋王朝的新贵,连北府兵老大刘牢之也顶多算是个军方大佬。
但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当时的东晋王朝已经日薄西山,维持统治所仰仗的,全靠北府兵这种精锐部队。帝国西部控制力不足,中部是荆州恒玄,北部是豫州司马尚之,这哥们虽然忠于朝廷,实际上更忠于把持朝政的司马元显。只有北府兵自成一派,且不被门阀士族染指。
荆扬之争(灭掉成汉前的东晋王朝)
镇压孙恩也让把持朝政的司马元显更加骄纵,凭借镇压有功,给自己加了一堆官。然后在第二年(年),保持朝政的司马元显率先撕破脸皮,挑起跟荆州恒玄的争端。恒玄得知消息以后也主动顺江东下反击,并击败了支持司马元显的豫州司马尚之。
这个时候,横在恒玄和司马元显中间的北府兵就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成为战争双方争取的对象。恒玄派出的说客何穆,是刘牢之的从舅,这位引用当年韩信不听蒯通劝说,最后落得生死族灭的典故说服刘牢之。
刘牢之于是带着北府兵站到了恒玄一边。
力量的天平就此彻底倾斜,恒玄很快攻入建康,杀掉司马元显父子,成为新的话事人(皇帝还是晋安帝)。
这个故事虽然看起来跟刘裕没有关系,实际上却成为改变刘裕命运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简单来说,就是刘牢之投靠恒玄以后,鉴于北府兵的战斗力,恒玄还是非常忌惮刘牢之,因此就准备调任他入京为官。刘牢之一听就心凉了,这是摆明了要架空自己。于是准备起兵反恒玄。
但是先前刘牢之以东晋之臣投靠恒玄,现在才几个月又反叛人家,搞得一大堆部下都不愿意跟着他了,在刘牢之准备率部前往广陵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底下的将佐校官甚至纷纷离席表达不满。当时的刘裕对老领导这种反复无常也是非常的不满,于是决定返回京口,临走对刘牢之说了下边这段话:
《宋书》: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朝野人情皆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裕当反服还京口耳
这位曾经率领北府兵在淝水之战打败前秦帝国,在北方攻城略地,甚至在邺城跟当时的战神慕容垂一较高下的东晋战神,最终在权术斗争中迷失了自己,在前往广陵的途中自缢而死。
刘牢之死后,刘裕由于其不跟随的立场被桓玄看重。刘牢之死后三个月,孙恩的余部推举孙恩妹夫卢循再次造反,桓玄命刘裕率领北府兵前往镇压。
这一次,刘裕真正成为了主角,上一次,他还只是手底下只有百余人的下级军官。
不到一年,刘裕将卢循打成海盗。
尽管桓玄留下了刘裕,但并没有充分信任北府兵,在刘裕打卢循的这一年,北府兵被桓玄拆的七零八落,刘牢之的旧部也被杀得杀,免职的免职。刘裕仅以军功增加了在军队中的声望,实际上也已经被桓玄架空。
刘裕不是没有反意,在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偷偷从京口跑来劝他在山阴起兵的时候,刘裕以桓玄暂时没有篡位,起兵名不正言不顺为由建议先观望之。
不过比起刘裕的隐忍,桓玄显得有点迫不及待了。这哥们为了篡位,加封自己为楚王,赐九锡(九锡是登基的前奏)。后来又派亲信恒谦去试探来京述职的刘裕,刘裕相当于军队大佬,这潜台词就是试探军方的态度。
刘裕马上就给桓玄戴高帽子:“那简直太好了,楚王功高盖主,对国家贡献大,当皇帝简直太可以了。”刘谦听完大喜过望,高兴的对刘裕说:“你说行,那就真的行!”
桓谦私问彭城内史刘裕曰:“楚王勋德隆重,朝廷之情,咸谓宜有揖让,卿以为何如?”裕曰:“楚王,宣武之子,勋德盖世。晋室微弱,民望久移,乘运禅代,有何不可?”谦喜曰:“卿谓之可即可耳。”
年底,桓玄假情假意的搞了一把禅让表演,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楚,史称桓楚。然后大封桓氏子弟为官,以堂弟桓修统帅北府兵。、
刘裕没有参加这次禅让大典,在等待大典的时间里,他以旧伤复发会由,从建康返回京口。而北府兵统帅桓修则留在建康等待禅让大典的举办。
在桓修返回京口的这个空挡,刘裕联络了幸存的北府兵旧部,包括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何无忌的朋友刘毅,自己的妹夫臧熹、部下檀道济,在广陵任参军的刘道规,在历阳任参军的诸葛长民等人,一起约定等大典结束,其他军事将领回来以后一起举事。
年二月,刘裕以打猎为名,在城外召集了数百人,然后返回京口杀掉新领导桓修,接管了京口的军队。同时他的弟弟刘道规在广陵也成功杀掉了桓弘。不出意外的是马上就会出意外,历阳的诸葛长民在举事前被桓玄部下刁逵发现,诸葛长民被抓,送往建康。而在建康的内应也因为刘迈的出卖,被桓玄全部杀掉。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容不得刘裕再后悔。于是刘裕集合广陵、京口两地的军队,并对外放话说益州刺史顺江东下攻占了桓玄的大本营荆州,江州刺史郭昶之已经重新拥立晋安帝,诸葛长民已经占领历阳,各路大军马上就要汇集到一起,攻打建康。
实际上刘裕手里就只有广陵和京口的北府兵多人。
但桓玄已经慌了手脚。
刘裕带着这近两千人,渡过长江“浩浩荡荡”冲着建康杀奔过来,一战斩杀桓玄部下吴甫之,二战斩杀皇甫敷。这俩人都是桓玄部下能征善战的人,连续阵亡让桓玄方寸大乱。又赶紧派桓修带着军队去镇压。
桓修手底下的这批士兵,大部分都是北府兵拆分出来的旧部,一见刘裕军心就动摇了。因此两军刚一交战,桓修的部队就溃散了。
三战结束以后,刘裕就直抵建康城下。此时的桓玄已经阵脚大乱,顾不得组织抵抗,带着家眷和金银财宝,不顾部下劝阻,丢下部队出城逃命去了。
起兵一个月,刘裕成功攻入建康。随后派遣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等人募兵出击,征讨桓玄的地方势力。同时为了名正言顺,拥立武陵王司马遵为大将军,发布通缉令,赦免除了桓玄家族外的所有人。
这是很巧妙的一步,第一刘裕起兵的理由就是拥护司马家,反对桓玄篡位,因此在攻入建康以后并没有取而代之,而是扶持司马遵为大将军,继续打着为司马家族平叛的旗号征讨桓玄。其次就是赦免除了桓玄以外的所有人,从政治上解除了其他从犯的后顾之忧(这些人可以留着以后慢慢清算)。
而且刘裕虽然在军队中威望很高,但政治上还是个素人,而他的两个前任司马元显和桓玄,都是出自门阀士族,所以出身低微的刘裕虽然立了大功,但却无法控制朝政。所以进入建康以后,刘裕继续采用了依靠门阀士族的手段。
桓玄虽然回到大本营荆州,重新组织军队反击,但此后就跟下了魔咒一样,连战连败。最后被益州督护冯迁斩杀,传首建康。
到年正月,刘毅率军占领荆州治所江陵,晋安帝被迎回复位,桓玄势力被彻底平定。
不要太好奇晋安帝,他其实跟他那个长辈晋惠帝司马衷差不多,司马衷尚且还会说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晋安帝连一句完整的话都不会说,甚至分不清冬天和夏天。
所以不论是司马元显还是桓玄,都乐意让他当皇帝。
我们的刘裕战神也一样。
有意思的是,刘裕的指路人,曾经在刁逵府上点化他的王谧之前恰好就在桓玄手底下做事。刘裕进入建康以后,任命恩人王谧为司徒,而随同刘裕启事的刘毅特别看不起王谧,没事就拿王谧以前侍奉桓玄的事来嘲笑他。导致王谧后来吓得弃官出逃。但刘裕非常敬重他,又派人把他请回建康。
重用王谧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实际上还是为了笼络门阀士族。
到此,刘裕已经完成了其人生转变的主要环节。尽管后边他还会遇到诸如亲信叛乱,敌国入侵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庶族(或者叫三流士族),如何打破阶层限制,从底层走到位极人臣,才是刘裕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
士族门阀在东晋王朝时期已经彻底根深蒂固,这些世家大族拥有大量的土地,土地上有大量的庄园,庄园有奴婢,另有私人武装,在经济上自成一体。政治上从当年“王与马共天下”以来,王氏、庾氏、谢氏、桓氏大大小小一流二流世族基本垄断了朝廷要职,东晋帝国沿袭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并演化成选官只看门第出身,不看才华的制度。门阀制度从此有了制度保障。
不仅垄断,还世袭,我们讲的门阀士族,门槛是三代世袭两千石以上俸禄。像刘裕这种祖上也是世代为官,不是太守就是县令,但俸禄太低,充其量只能算三流士族。
但是历史总有它自成一体的进化规律。
门阀士族因为有钱有官还世袭,所以没有啥太大生活压力,因此王羲之就天天组局出去玩,因此也就有了“永和九年,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他的儿子王徽之才会上了几年班,还不知道自己是干啥的。
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
王羲之兰亭集会参会士族名单
世族腐化堕落,军队战斗力低下,但外部威胁一直存在,所以不得不吸收北方流民组建新军,北府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从军是庶族寒门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
不管是不是巧合,王谧的出现是刘裕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当然历史是有很多偶然性的,没有王谧搞不好后边刘裕也会被迫从军)。
同样由于士族的腐化以及对底层的压迫,东晋政府在这里也不过是扮演了背锅的角色,阶级矛盾尖锐,先后爆发的农民起义给北府兵提供了成长的机会。
当然,一将功成万骨枯,死去的士兵是不会有资格参与讨论的,但刘裕是幸运的,他不仅在战争中活下来,而且迅速依靠他个人的指挥水平,依靠军功从军队底层一路跑到北府兵高层。
军功,是寒门庶族晋升的唯一通道。
第三,由于门阀世族长期世袭官职,很容易就形成割据势力,桓玄坐拥荆州,自成一体,其实也是世族世官的结果。久而久之,割据势力就会发展成叛乱势力。不论是司马元显的外部挑衅,还是桓玄的势在必得,桓玄造反都是这些门阀内部矛盾爆发的必然结果。
所以,桓玄叛乱又成了刘裕第三个契机。某种意义上讲,门阀制度的存在限制死了刘裕通过正常手段晋升的途径,但门阀制度天然存在的矛盾,又促使军功成为这些寒门庶族的专有品。
对于一个从底层爬到东晋帝国话事人的刘裕来说,最难走的路已经完成,最难以打破的阶层限制,已经被他突破。尽管他还需要时间搞定各地盘根错节的士族,在政治上积累更加雄厚的资本,但这些只不过是对他已经获得的地位的巩固和加深罢了。
门阀掌握了特权,特权导致了腐化,腐化导致了没落,没落导致了军功寒门们的崛起。随着门阀士族的盛极而衰,手握军权的刘裕们的崛起,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以东晋之后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无一不是庶族寒门所建立。至于王谢世族,从刘裕开始就已经再无翻身的机会,等到南梁侯景之乱爆发,建康被屠城,养尊处优的门阀们打也不能打,跑也不能跑,只好引颈就戮了。
全文完。